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三十年:特点与热点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家林,黄益雄 时间:2014-01-03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贯彻改革开放总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三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在世纪之交开始稳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国会计学会于1980年正式成立后,在推动会计理论研究以及发展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方面功不可没,不断创新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拟以20世纪70~80年代、90年中期前后以及世纪之交三个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环境的变化为线索,试以其间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与热点问题作为线索,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及规律。
  
  一、20世纪70~80年代的会计理论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十年动乱,在给中国国民经济带来无法计量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使中国在建国后十几年所初步建立起来的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教育科研体系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会计理论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退。20世纪70年代末期思想禁锢的坚冰被冲破后,当学术界认真审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现状时,才发现中国与国际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距离已经人为地拉大了几十年。会计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由此而开始了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新征程。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
  1 会计理论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使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指导思想,由于全面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的基本方针,从而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轨道,多种经济成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产权关系的逐步明晰、对经济效益的核算提高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开始重新得到人们的认识。
  1980年1月8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广东佛山正式成立,更是在学术群体内就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会计在社会再生产和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已为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实践所证实。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充分说明:什么时候我们对会计的职能作用认识地比较清楚并有意识地采取各种加强会计工作的措施,就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否定会计的职能作用,削弱、限制乃至取消会计工作,经济管理就会出现混乱,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晴雨表,抓管理不抓会计不行。”这不仅为改革开放后的会计理论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也促使会计理论研究开始逐步走上理性并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的十几年里,由于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已经大大地提高,因此,围绕着会计是管理活动还是信息系统之争以及使用什么会计方法之争只是现象,它所反映的是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它对新经济环境下中国会计理论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 会计理论研究的各级各类学术组织机构系统建立
  会计理论发展的学术氛围大为改善,使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不再为因自己的学术观点而可能会受到政治迫害而担心。与此同时,会计理论研究的组织机构形成系统,它们对会计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中央到地方,除建立了按地区、按部门、按行业的全国级、省部级、地市级和县市级会计学会外,还有各个不同区域间横向合作以及依托各大专院校所建立的民间会计学术研究组织,由它们所定期组织的分专题的会计学术研究活动,使之成为繁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
  3 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披露窗口大大拓宽
  20世纪s0年代以后,以不同归属的会计学会为主要依托,各种会计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办,既有国家级学术性和综合性的会计杂志,也有按行业分类的会计杂志,还有按地区命名的会计杂志。据1996年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会计专业类杂志共有165种(林被甸,1996),如果再考虑各大学学报及其它与经济相关的专业类杂志也时常刊载会计理论论文这一因素,则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披露范围即更加广泛。
  4 会计理论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宽
  这一时期在会计理论研究的学科门类上,涉及到了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等问题。在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专题上,则主要涉及到了会计的发展历史、会计的科学属性、会计的记账方法、会计与财务的关系、会计的本质、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定义、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会计准则、会计改革、电算化会计、会计教育和会计监督等问题。会计理论界在一些基奉理论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初步一致的意见,尽管在具体表述方式或者内涵上有些差异,但人们所看重的不再是个别提法上的不统一、不再是仅注重文字表述,而是更加注重不同学术认识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实际功用。
  5 全方位地引进并吸收西方会计理论
  这一时期,学术界开始以论文和论著等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对西方会计理论进行重点传播,既有出版的会计译著,也有系统推出的“世界会计审计名著译丛”。在国外会计理论介绍内容的涉及面上也逐渐拓宽,从范围上看,不再是像50年代那样仅介绍前苏联会计的局面,而是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引进,这就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和会计理论的飞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经历厂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我国的会计体系受到严重破坏,大学的会计专业停办、会计专业刊物停刊、会计理论与实务停滞扦出现倒退,因而根本就谈不上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学术探讨。直到1976年这场被称之为“十年浩劫”的民族灾难结束以后,由于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建设总方针的逐步诅彻落实,我国经济环境也开始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其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的热点问题与学术倾向性(张文贤,2002:项怀诚,1999)。
  1 20世纪70年代末期会计理论研究关注的热点
  20世纪70年代末期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就是第四次讨论记账方法。主要是围绕着文化大革命中被全盘否定的借贷记账法以及被全面推广的增减记账法的取舍这一中心问题,以这一会计业务处理技术中最基本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在分析记账方法本身的技术性、科学性、通用性以及应当如何选用记账方法等理论问题时,向学术界传递会计方法及其理论发展的基本理念。这期间,在有关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较多,但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