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及其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6-05

                 作者:张德元,伍智红,潭海群,蒋春辉 

【关键词】  高电位笔;循经点穴;血管性头痛;血流速度

       笔者采用高电位笔循经点穴治疗血管性头痛,并对治疗前后颅内血流速度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50例,常规检查血流分析、肝功能、血糖、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MRI,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面部痛分类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82例,有先兆偏头痛48例,丛集性头痛2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88例,年龄16~68岁,平均(38.8±5.6)岁,病程0.5~10年,平均(3.5±2.4)年。研究对象治疗前全部接受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报告所示脑血管痉挛,一支或多支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脑血管正常或血流速度减慢者除外。本组患者均在头痛发作期,且为经口服多种止痛药物或用其他方法不能缓解的头痛持续状态。

  1.2  头痛的部位和性质

    一侧或双侧颞区痛80例,一侧颞区+枕区痛34例,一侧颞区+前额+眼眶痛16例,前额+顶+枕区痛10例,全头痛10例。呈搏动性跳痛130例,胀痛+刺痛+头麻木感20例。

  1.3  头痛持续时间

    指本次头痛发作开始至本次就诊时间,最短5 d,最长25 d,平均20 d。

  1.4  经颅多普勒检测指标

    由专业人员操作,分别检查11条主要动脉,以收缩峰流速为指标。双侧大脑前动脉(ACA):40~65 cm/s;双侧大脑中动脉(MCA):50~80 cm/s;颈动脉(ICA):35~55 cm/s;双侧大脑后动脉(PCA):30~50 cm/s;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32~55 cm/s。

  2  治疗方法

    采用高电位治疗仪,先嘱患者静坐在高电位治疗垫上10~15 min、输出电压9 000 V;然后用高电位笔循经刺点百会、四神聪、风池(双)、风府、率谷(双)、头维(双)、上星、印堂、太阳(双)、少商(双)、前谷(双)、后溪(双)、二间(双)、三间(双)、合谷(双)、睛明(双)、丝竹空(双)、角孙(双)、大椎、天台、命门等穴,每穴刺点6~10 s,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扩血管、降压及各种止痛药物。

  3  疗效观察

    疗程结束后进行TCD动态观察颅内11条动脉血流的变化。疗效标准:治疗后头痛强度减轻Ⅰ级或Ⅰ级以上甚至消失为有效;治疗后头痛强度无改变为无效。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本组150例中,有效138例,无效12例,有效率达92%。疗程结束1周内做TCD检查,11条动脉均存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见表1。表1  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对15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略)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