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活血古今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芳芳 时间:2015-06-05

【关键词】  丹参;活血化瘀;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脑供血不足

丹参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郄蝉草。破癥除瘕。”,张介宾《本草正》提出:“丹参,养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心脾肝肾血分之药。”,顾靖远《本草必用》认为,“长于行血……为心经血分之药”,张璐《本经逢原》认为,“丹参气平而降,心与包络血分药也……,能破宿血生新血”。可见,古人对丹参的活血作用已有了深刻认识。

  丹参作为活血药,一味即可成方。如《妇人良方》中的“丹参散”、《古方汇精》中的“一味通瘀饮”,方中皆丹参一味。丹参为末,温酒调服,促其活血之力,此乃丹参散;至于一味通瘀饮,则须将丹参酒浸一宿,炒后和入童便、淡酒、姜汁,功效活血化瘀,主治妇人经闭、产后恶露不下。妇人经闭、产后恶露不下不外乎“瘀”和“虚”,虚则补之,瘀则活血化之。丹参作为君药,配小剂量檀香、砂仁,即《时方歌括》的丹参饮,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方中丹参重在活血,血行则瘀去,痛自止。丹参作为佐使之药,如《温病条辨》中的清营汤,用丹参之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20世纪70年代,“冠心Ⅱ号”的试验成功为丹参活血化瘀的研究拉开了帷幕。随后有关丹参的临床药理试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脑血管方面的临床试验表明,丹参用于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1],对体外血液凝固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2],可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3]。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局部供血不足,丹参注射液能够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的中医病名即“中风”,中风不论急性期、恢复期,当以活血之法,配以其他治法,“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就是这个道理。就其抗凝血和纤溶过程的作用,丹参还用于临床抗癌的研究[4]。

  丹参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妇科要药”,慢性附件炎、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中医称为“妇人腹痛”,妇人腹痛之血瘀证即可活血治疗,有学者提出丹参直流电导入治疗慢性附件炎、盆腔炎[5],效果满意。

  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丹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学者综合论述了丹参的临床应用[6],文章总结了丹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疗,丹参的各种制剂(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舒心片、冠宁注射液、丹参素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 233例,总有效率为87%,心电图改善率为52.5%。以丹参注射液为主,治疗113例心肌梗塞患者效果明显,
 
  其原理与丹参可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血流速度有关。“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医称为“胸痹心痛”,其根本病因为胸阳不振,心失所养,心血不畅致瘀,故丹参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之血瘀证。2004年,“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中医活血研究树立了一座里程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临床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予丹参活血作用以佐证,有学者就丹参对于动脉硬化的影响做了相关临床试验,提出丹参注射液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对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的摄取[7],为丹参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冠脉形成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新的证据,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调节Bcl-2/Bax表达及炎症机制的参与[8]。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