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7对“对药”和非“对药”的缓冲作用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在单味中药中,所有中药水溶液偏酸性,除蒲黄、独活外,其他单味中药的抗酸能力都比抗碱能力强;加碱后除钩藤、茜草、土茯苓、麦冬、苦楝皮的△pH较大,缓冲容量小,溶液抗碱能力差外,其余样品的△pH较小,缓冲容量大,具有明显的抗碱能力,其中独活抗酸抗碱能力最强。按同法测对药及非对药对照组合,溶液的△pH及缓冲容量β见表3 表3 7对“对药”和非“对药”抗碱能力对照

  在7对“对药”和非“对药”对照组合中,所有组合的缓冲容量都比单味中药增大,说明组合后的中药相互作用,保留或生成新的缓冲对。因此,对药组合以及对照组合的抗酸碱能力比单味中药增强。

  3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是单味中药或是“对药”以及非对药对照组合,其水溶液的pH都在3.70~6.00之间,偏酸性;所有样品皆有不同程度的抗酸抗碱能力,即被测样品的水溶液具有缓冲作用,自成稳定的缓冲体系。该结论对阐明中药作用机理和双向调节作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 强.中药成分在方剂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思路[J].中国天然药物,2006,4(5):327.

  [2] 王忆勤,徐宏喜.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45.

  [3] 王 阶,张林国,孟淑环,等.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2):799.

  [4] 郝 福,蒋 晔,李艳荣,等.复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7,29(2):258.

  [5] 霍英杰,马春武.影响中药制剂的稳定因素是中药化学成分的变化[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6):78.

  [6] 朱心红,沈 群,高天明.中药成分组合效应假说及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4,35(2):122.

  [7] 高晓山.中药药性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67.

  [8] 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