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诜对食疗方术的贡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峥,杨威 时间:2015-05-19

【关键词】  孟诜; 食疗

 孟诜系唐代医药学家,擅于药物研究,重视收集医方和饮食疗法,继承和发展了食疗方术,并著成《补养方》流传后学,经补充不足而名为《食疗本草》,成为饮食疗法的第一部专著,为食疗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 孟诜生平及学术渊源

  孟诜系公元621~713年间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曾举进士,武则天时期出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司马。后来升为春官侍郎。唐睿宗未登基时召孟任侍读。长安中(701~704年)任同州刺史,兼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初(705年)归伊阳(今河南省西部汝阳)山居,专门从事药物研究。睿宗召他回京任职,以衰老为由固辞不就。景云二年(711年),诏赐物一百段;又令每岁春秋二时,特给羊酒糜粥。开元初(713年),河南伊毕构将孟诜住宅命名为子平里。不久孟氏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孟诜之学,继承了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学术成就,并有所补充和发挥。孟诜年轻时喜好方术,四十多岁时拜孙思邈为师。受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学术思想的影响,在食疗和养生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2 孟诜的学术著作

  孟诜一生穷搜民间所传,医家所创,加以己见,集食物中药于一书,编撰了我国唐代较全面的营养学和食疗学专著—《补养方》3卷、《孟氏必效方》10卷[1]。《孟氏必效方》已佚。《补养方》后经孟氏弟子张鼎补充89种,合旧归纳为227条,均述食物治病之效,并改名为《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食治篇比较有许多新的见解,其中不少品种为唐初本草书中所未录,因此受到后人的称赞。诚如赵燏黄为本书重刻本作的序中称:“孟诜虽为孙思邈弟子,然其《补养方》(即《食疗本草》)并不拾孙氏《千金·食治》之牙慧,而有独出之心裁。”

  《食疗本草》原著早已佚失,现存者为残卷本,由上海大东书局于1934年铅印出版。此残卷本为1907年英人斯坦因从我国敦煌石室窃取、携藏大英博物馆,后经日人中尾万三抄写收集了《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加以补充校刊,由范凤源编辑后交上海大东书局印行,得以流行于世。书名定为《敦煌石室古本草》,书中共收集食物241种。

  3 孟诜的食疗学术特色

  3.1 提倡食疗治病养生孟诜十分敬重孙思邈,继承了孙思邈重视食疗的学术思想。《千金要方·食治》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常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孟诜40岁拜师于孙思邈后,受孙思邈食疗治病和食疗养生思想的影响极大,大力倡导食疗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孟诜曾对亲友说:“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旧唐书·方伎传》)。

  3.2 重视食药禁忌孟诜非常重视食药禁忌,其中受到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中“不可多食”“不可久食”食训以及《神农本草经》食禁的影响,在他的《食疗本草》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食药的禁忌,收集了许多来自实践印证的食忌内容,如胡瓜,性寒。不可多食,易动风及引起恶寒发热。又可能引发瘅疟,兼能使瘀血积聚。“杨梅多食损人齿及筋”,“河豚……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杀人”等,其条目内容与实际十分符合。此外,还注意到妊产妇及小儿的饮食问题,记录有“凡产后诸忌,生冷物不食”;“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若食了,忽食猪肉,必壅气致死”等。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