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欣艳,张黎,范良 时间:2015-05-19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化痰通络汤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而在急性发病时的治疗是否及时、得当,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2006年2月-2009年4月, 笔者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型患者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头部MRI检查确诊。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标准,辨证为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型。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伴或不伴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头晕目眩,喉中痰多而粘,流涎,形体肥胖。舌脉:舌质黯淡,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具备主症+次症2项,结合舌苔脉象即可确立诊断。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发病1个月内;③符合中医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且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证患者;④年龄45~80岁;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分且≤36分;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至少有一项≥2分,意识分值≤4分。

  1.3 排除标准

  ①发病超过1个月以上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仅影像学资料);③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所引起的脑栓塞者。

  1.4 一般资料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0~75岁,平均(69.5±3.3)岁;病程最短5 h,最长27 d,平均(4.2±0.6)d;合并高血压病者23例、高脂血症者8例、糖尿病者3例、冠心病者4例;病情轻度5例、中度21例、重度5例。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2~79岁,平均(68.5±3.6)岁;病程最短6 h,最长25 d,平均(4.8±0.4)d;合并高血压病者24例、高脂血症者7例、糖尿病者3例、冠心病者5例;病情轻度6例、中度20例、重度5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合并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等基线资料,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方药组成:陈皮10 g,法半夏9 g,茯苓10 g,枳实10 g,竹沥(江西盛翔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Z36021127,口服)1支,胆南星6 g,天麻10 g,僵蚕10 g,全蝎5 g,地龙10 g,鸡血藤25 g,大黄6 g,甘草6 g,乌梢蛇15 g。随症加减:大便秘结加玄参10 g、火麻仁30 g;上肢偏瘫者加桑枝10 g、片姜黄10 g活血通络;下肢萎软乏力者加牛膝15 g、续断15 g强筋壮骨;言语蹇涩或不语者加石菖蒲10 g、炙远志6 g化痰利窍;手脚麻木者加豨莶草10 g、蜈蚣1条通筋活络;头晕者加钩藤15 g;口苦,舌苔黄腻者,热象明显者加黄连5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14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569)3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

  2组均予内科基础常规治疗,对颅内压增高者加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降低颅高压;发病早期(3~5 d)血压不超过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可不用降压药,5 d后可用降压药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此外,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定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情况。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