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麦后移栽棉伏桃比例的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黄梅芳 付永红 刘克钊

  摘要 针对目前生产上麦后棉秋桃比例偏高、伏桃比例低等问题,提出提高伏桃比例的措施,以改善棉花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伏桃比例;下降原因;提高措施
  
  随着麦后移栽棉在鄂北棉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生育进程后延,产量构成主要为伏桃和秋桃,气候异常年份,加上管理不到位,常造成前期迟发,后期贪青,伏桃比例仅达30%左右,严重影响麦后棉的产量和品质,加大了植棉风险。
  1 伏桃比例下降的原因
  1.1 缺乏迟播早熟的小麦、棉花品种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是中熟杂交抗虫棉品种和弱春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小麦前茬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5月24日至6月4日前收获,小麦的收获期相对较晚,不利于棉花提早移栽。同时,由于棉花品种均为中熟陆地棉,也不利于迟播早熟,早腾茬口秋播小麦,品种衔接较差。
  1.2 播种期偏早或太迟
  目前生产上麦后棉播种期迟早不一,早的在4月上中旬,晚的在5月10日前后。播种太早,苗龄太长,加上4—5月气温回升快,极易形成老苗和旺长线苗,缓苗期长,不能达到早播争早的效果;播种太迟,后期温度高,棉苗苗龄短,子叶节太高,栽后缓苗期长,生长发育慢,造成迟发、晚熟[1]。
  1.3 麦后棉迟栽、晚发,晚熟,产量不稳
  据调查,麦后棉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比麦套棉迟10~20 d;移栽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比麦套棉迟栽近30 d,生长发育后延,有效现蕾开花期缩短,基本无伏前桃,产量以伏桃和秋桃为主,秋桃比重大。受后期气候影响很大,其产量不稳,品质下降,效益降低。
  1.4 种植密度偏稀,田间管理滞后
  据调查,麦后棉移栽密度2.307万株/hm2,比麦套棉密度多2 505株/hm2,但与此种栽培特点要求相差甚远。由于密度偏稀,不利于麦后棉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因此要增加铃数,以密补迟,以密争早,以密增产。麦后棉适栽期短,抢收、抢脱、抢栽,劳动力矛盾大,移栽质量差,栽后田间管理滞后,未能迟栽早管促早发[2],以及施肥不科学,氮多钾少,比例失调,造成前期僵苗难早发,中期气温升高,肥水碰头疯长,后期贪青晚熟或脱水脱肥早衰。
  2 提高麦后移栽棉伏桃比例的措施
  2.1 适时播种育苗,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的核心技术是:中钵肥土,精细制钵,4月25日至5月5日适时播种育苗[3]。采用增温足湿齐苗、控温降湿稳长苗、适时搬钵炼壮苗、及时喷药保健苗等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