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小麦高产攻关机制创新与实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文玉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涡阳县在小麦高产攻关机制创新方面的体会与启示,以为当地小麦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攻关;机制创新;安徽涡阳
  中图分类号S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2-0345-02
  
  涡阳县辖25个镇(场),379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32万,耕地面积13万hm2,是著名的中国苔干之乡,先后获得“全国平原绿化百佳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生态示范区”等光荣称号。2009年涡阳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粮食生产,面对5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全力抗旱夺丰收,实现粮食总产127.4万t,增长8.7%,其中小麦单产7 020 kg/hm2,再获全省第1,连续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首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1基本情况
  全县年种植小麦11万hm2,平均产量6 900 kg/hm2,总产78万t。特别是涡阳县自繁自育的皖麦38表现突出,平均产量7 605 kg/hm2,创造了皖麦38大面积平均单产的历史最高水平,为全县小麦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1]。一是产量结构趋于合理。调查显示,2010年小麦平均穗数604.5万穗/hm2,比2009年增加15万穗/hm2;穗粒数32粒,比2009年增加1.2粒;千粒重40 g,与2009年相当,是较为理想的产量结构,基本合理。二是关键技术落到实处。2010年涡阳县积极实施小麦良种推广补贴、良种良法配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把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小麦播种技术改进、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落到实处,大大提升了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实现连续2年单产突破6 750 kg/hm2以上,再创历史新水平,从而积极推动了全县粮食生产的稳步前进。三是优质比率逐步加大。通过实施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和小麦高产攻关示范项目,积极推广了以皖麦38、烟农19等品种为主的优质小麦品种[2],全县优质小麦面积已达到11万hm2,优质化率达到97%,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8万hm2。特别是在良补项目区,优质小麦规模种植明显加大,“一村一品”的规模连片种植区域逐年扩大,为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形成一镇一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主要做法
  2.1强化战略意识,高度重视到位
  根据省政府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的决定,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涡阳县立足实际,超前思考,超前运作,理清了小麦高产攻关的总体思路,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涡阳县2006—2010年小麦高产攻关规划》等相关文件。同时,针对当年的小麦生产工作,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做到了长期规划与近期工作相结合,远景目标与当前实施措施相配套,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全县上下了解、关心、支持小麦高产攻关工作。
  2.2强化政策落实,确保投入到位
  涡阳县贯彻落实党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推广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四补贴”政策,对小麦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创新方式,实行技物结合。为确保小麦高产攻关取得实效,整合标准粮田、小麦良补、沃土工程等项目,落实关键技术措施,集中建设了2.3万hm2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0.27万hm2旱涝保收标准田,推广测土配肥面积8万hm2,确定了1 000个小麦生产科技示范户,对全县小麦整体生产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3强化科技推广,指导服务到位
  一是抓好科研攻关。创造条件,支持县农科所加强优质小麦新品种研发,在成功培育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小麦皖麦38品种之后,再接再厉,又培育了皖麦38—96新品种,大田试验表明其品质和产量均优于皖麦38,是皖麦38的理想换代品种。二是抓好技术培训[3]。聘请省小麦高产攻关组副组长、安农大教授胡承霖同志为技术顾问,对重点推广的优质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播种、前氮后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五大关键技术进行培训,2009年培训了202名业务骨干和100名农业科技入户指导员;县分期、分批、分层次开展培训,具体培训到村、培训到户、培训到人,促进了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抓好指导服务。制定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从县乡技术人员中抽调精兵强将进行分工包点,为小麦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涡阳县又创新田管植保服务方式,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牵头,成立“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化经营服务实体,实行统一筹措资金、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施肥施药,解决了当前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部分家庭无劳力投入从事田管的问题。四是抓好关键生产环节。在播种环节上,狠抓科学播种和适时播种。在2009年秋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广泛发动,城乡联动,八方支援,积极抢墒、造墒,确保秋种工作顺利完成。在田管环节上,创新高产攻关示范补贴资金使用方式,采取“配一补一”的办法,即农民拿120元/hm2,政府补120元/hm2,示范引导群众追施返青肥、拔节肥,加强小麦中后期田管。通过引导,全县“两肥”追施面积达到10万hm2,其中拔节肥追施面积8万hm2,为午季小麦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2.4强化市场开发,产销衔接到位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着力做好市场引导大文章。一是积极搞好销售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对外宣传涡阳县优质小麦生产情况,充分利用涡阳农网和省内外农产品交易会、展览会推介涡阳县优质小麦产品,并把采集到信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渠道发布给企业、农民。二是大力推行订单生产。积极协调涡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县内外规模面积加工企业,与农民建立产销对接关系,实行订单生产,保证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全县小麦生产订单达到6.67万hm2,较2009年增加了11%,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增收3 000多万元。三是着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兴建了正宇、丰华、正泰等一批优质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和皖北地区最大的仓储物流中心,初步走出“公司+基地+农户”的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之路。
  2.5强化示范带动,典型辐射到位
  全县建立了2.33万hm2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按照“县抓万亩片、镇抓千亩方,村抓百亩点、每乡镇抓10个超高产示范户”的“万、千、百、十”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万亩片”10个、“千亩方”30个、“百亩点”416个和超高产示范户365个。高产攻关示范区实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精量播种、统一田管植保、统一机械收获、统一订单收购的“六统一”模式,有力促进了各项关键技术的落实。在全县范围广泛开展“十佳种植大户”评选活动,对一批高产典型进行表彰。其中,省专家组实地测产验收的高炉镇陆杨村陆乃贤,烟农19单产高达4 167.06 kg/hm2,示范效果十分显著。
  2.6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组织、在领导。为加强小麦高产攻关工作组织领导,县委实行分包责任制,县六大班子分包到乡镇,要求乡镇干部分包到村、点,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高产攻关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3个督查组,对小麦高产攻关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督促检查,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并把高产攻关业绩列入年终综合考评,予以奖惩,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抓落实的积极性,为小麦高产攻关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