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大可乡枇杷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庆伦 时间:2015-01-02

  摘要发展反季枇杷产业是石林县大可乡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可乡枇杷产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发展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反季枇杷;产业现状;对策;云南石林;大可乡
  
  1发展现状
  大可乡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针对本乡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情况,多年前就提出了“山顶戴帽、山腰挂果、山脚粮仓”的立体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寻找既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又能绿化山地的经济林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2004年反季枇杷试种成功。乡党委政府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先后引进石林金果枇杷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2009年全乡枇杷种植面积已达266.7 hm2,主要种植大五星、早钟六号2个品种。先期种植的已陆续挂果,投产面积25.1 hm2,年产量40 t,产值80余万元。全乡成立了一个枇杷产业技术协会,一个枇杷种植合作社,形成了上有企业引领、下有农户种植、中间有基地示范、民间有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
  2有利条件
  2.1自然条件适宜
  枇杷喜阳耐阴,一般年平均温度在15 ℃以上适宜生长,幼果在-3 ℃以下会受冻害,土壤pH值为6左右最适宜,年降水量要求在1 000 mm左右[1]。大可乡海拔1 655~2 068 m,属高原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6 ℃,年降雨量987.9 mm,无霜期278 d,日照时数2 539 h,≥15 ℃的积温3 850.7 ℃,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和紫色土。由于生长环境非常适宜优质枇杷生长,加之地域特殊,冬季呈暖冬气候,枇杷在冬季不停滞生长,比其他地区提早成熟,品质较佳,颇受市场青睐[2-3]。
  2.2土地资源丰富
  大可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国土面积114.5 km2,耕地面积1 720 hm2,荒山荒地520 hm2,坡耕地1 146.6 hm2,土地利用率低,开发潜力大。
  2.3区位优势明显
  大可乡位于石林县城西南端,距县城19 km,与世界自然遗产石林风景区相距27 km,距省会城市昆明87 km,鹿平公路贯穿全乡境,县、乡、村公路网络健全,交通便利,正在建设的云桂铁路从乡境通过并设大站点。道路交通的便捷,加之紧邻国际旅游胜地石林,游客云集,区位优势明显。
  2.4市场前景良好
  一般枇杷秋冬季开花,春末夏初成熟。大可乡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枇杷在12月至翌年2月成熟,属反季枇杷。国内能生产反季枇杷的生态区很少。目前,已建立并生产反季枇杷的仅有四川攀西、福建莆田及云南蒙自、石林。冬季水果市场多是一些冷藏水果,新鲜水果较少,反季枇杷有效填补了冬季水果市场的空白,上市期间恰逢元旦、春节,正值一年中的果品消费高峰期,加之枇杷色泽金黄,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兼具药用及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较大[4]。
  2.5乡党委政府重视
  成立了枇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订了枇杷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枇杷之乡”品牌的目标,明确枇杷产业为结构调整重点,出台扶持政策,争取到县财政的项目资金,主动与四川省农科院、云南省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协议。
  2.6产业化组织健全
  2008年,石林金果枇杷产业技术协会在大可成立,并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石林金果”枇杷商标;2009年,石林大可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可乡成立。2个产业化组织现有会员(社员)180余人,协会(合作社)统筹运作,把分散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根据市场组织生产、销售和培训,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为做大做强枇杷产业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