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县同仁村平菇生产现状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覃素能 时间:2015-01-02

  摘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加大了对食用菌的推广和扶持。通过调研同仁村平菇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同仁村自身特点,就平菇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平菇;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广西平果;同仁树
  
  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经过农业以及各部门共同努力,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1-2]。平果县同仁村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平菇栽培,从一家一户生产发展到相对集中经营,至今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成为长期供应县农贸市场的食用菌品牌之一。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菌含蛋白质20~23 g,而且氨基酸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3]。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菇农管理到位,生产出的平菇色泽鲜美,品质优良,商品性状佳,从9—10月至翌年的3—4月期间,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菇农足不出户就有经济收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对同仁村平菇产业的生产情况及以后的发展前景作如下探讨。
  1平果县同仁村平菇生产现状
  1.1生产技术成熟,保证平菇生产质量
  平果县马头镇同仁村位于县城的东南部,距离县城约5 km,该村三面环山,交通便利,是平果县比较典型的山区村落,总人口2 994人,劳动力2 080人。同仁村从事平菇生产的农户平均年龄在30~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多数都参加过县级以上食用菌培训班的学习,熟练掌握平菇生产的技术规程,即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鲜菇—恢复期管理。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他们能把握好技术质量关,有的菇农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经成为当地的“土专家”。
  1.2原料充足,减少成本,提高收益
  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杆、大豆杆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4]。同仁村的稻草、豆杆、玉米芯等平菇生产原材料资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开支。
  1.3村民种菇积极性高,栽培面积和产量稳定
  (1)栽培面积。同仁村平菇的栽培面积在2007年为50万袋,2008年为65万袋,2009年为85万袋,3年累计栽培面积为200万袋(以9袋为1 m2计,共有22.2 hm2)[5]。
  (2)产量与产值。从2008年秋冬至2009年春末,据统计,同仁村共有75户参与平菇种植生产,共生产袋装平菇85万袋,平均每袋产鲜菇0.92 kg,总产量782 t,产值达234.6万元,菇农户均收入3.13万元,人均纯收入3 570元。
  2009年对5个农户总面积5.6万袋的产量、产值进行全面统计,结果表明,自2008年秋至2009年4月中旬,鲜菇总产量51.3 t,单产最高达13.5 kg/m2,最低为5.25 kg/m2,平均单产为8.25 kg/m2,总产值为15.4万元,平均产值为24.75元/m2。按全村总面积计算,鲜菇总产量为782 t,产值为234.6万元。据同仁村种植大户黄大亮介绍,平菇在正常情况下,其生物转化率达150%以上,每袋产鲜菇1.5~2.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