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性质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3  固体脂质纳米粒释药规律的研究

  3.1  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量的因素

  3.1.1  获得高载药量的先决条件是药物在脂质熔融物中有足够大的溶解度,一般可通过加增某些溶剂来增加药物在脂质熔融物中的溶解度,某些脂质如甘油单酯和双酯,可以促进药物的溶解。

  3.1.2  脂质的化学结构是决定脂质载药量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结晶性良好的脂质会形成严密完美的晶格,这样容易导致药物的溢出,而复杂的脂质如甘油单酯、甘油双酯和甘油三酯混合物含有不同长度的脂肪酸链,它们可以形成大量缺陷的晶格,从而具有可以容纳更多药物的空间。因此脂质晶体结构决定在脂质晶体形成过程中,药物是被排除在晶体之外还是被包封在晶体里。通过NMR、X-射线衍射和其它新技术深入了解脂质的各方面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载药量更高的SLN。

  3.1.3  多晶型脂质的晶型也是决定载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纳米粒中脂质的晶型和常规状态下不太一样。纳米粒中脂质结晶部分为α构型,而常规状态下的结晶大部分为β’构型,并很快转变为β构型,脂质转变为更稳定的晶型后,晶格变得比较完整,包封药物的效率变得很低。通过调节温度或减少SLN中的水分,促使纳米粒中晶体构型的转变,使其晶型由α变为β,促使药物释放,从而把一个普通的SLN变成一个缓释的药物载体系统。

  3.2  固体脂质纳米粒释药机制药物在SLN中的分布主要由药物的性质、脂质材料性质、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工艺参数决定的。分布模式大概有3种[14,15]:

  3.2.1  固态溶液冷匀法没有采用表面活性剂或采用对药物没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制得的脂质纳米粒是一种固态溶液(即药物小分子形式分散于脂质基质中)。

  3.2.2  核一壳结构,药物富集于壳中当药物的沉淀速度小于脂质结晶的速度,这时会形成一个药物富集的壳,药物浓集于外层。
 
  3.2.3  核一壳结构,药物富集于核中药物溶解在脂质熔融物中的量达到或接近于它的饱和药物量时,冷却时药物的沉淀先于脂质的结晶,就会形成一个药物富集的核,纳米乳的冷却会导致药物在脂质中产生的过饱和现象,进而药物先于脂质沉淀下来,进一步的冷却会使脂质重新结晶,包围含药的核形成膜的结构,药物浓集于内核。
   
  在脂质纳米粒释放规律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药物的突释问题。纳米粒粒径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很小,药物释放曲线形状主要受制备材料和制备条件的影响,药物突释的程度可以通过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来调节,温度增加或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会使药物的突释效应增强。室温下制备纳米粒可以避免药物从水相到油相的反复分配过程,因此药物的突释效应很小。SLN降解速度取决于所用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脂肪链越长,降解速度越慢;表面活性剂既可以加速脂质降解,也可由于立体稳定作用延缓脂质降解。因此,选择合适的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是获得具有适宜降解速度和释药速度SLN的关键(聂庆.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6)。

  4  讨论
  
  SLN做为极具发展前景的给药系统,具有相容性好、毒性低、缓释、靶向性、稳定、安全等突出的优点,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目前SLN还处于研究阶段,存在载药量相对较低、亲水性药物包封率低、凝胶化、多种胶体粒子共存、贮藏过程中稳定性差等缺点。SLN的载药量一般只有1%~5%,采用单一的固体脂质作为载体材料时,药物在其中的溶解能力有限并且晶格的有序性相对较高,易将药物排出,载药量降低。而使用混合脂质作为载体材料时,药物的溶解度增加且降低结晶度,打破晶格的有序性,提高载药量,但易形成过冷态,影响缓释效果。因此寻求新型优质的载体材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此外,多数方法得到的可以稳定存在的SLN粒径均在100nm以上。应用于口服和静脉注射等传统给药方式可满足需要,但若用于透皮给药等特殊给药系统或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结合,还达不到要求。如何在保持SLN稳定性的同时,继续减小粒径至一个新的水平,将可能成为今后新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Mehnert W, Mader K.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produ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J].Adv Drug Del Rev.2006,47(2-3):165.

  [2]Jores K,Haberland A,Wartewig S,et al.Solid lipid nanopartieles and oil一loaded SLN studied by spectrofluorometr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J].Pharm Res,2005,22(11):1887.

  [3]Westesen K,Bunjes H,Koch M H J.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pid nanoparticles and evalution of their drug loading capacity and sustained release potential [J].J Control Release,1997,48:223.

  [4]Uner M,Wissing SA,Yener G,et al.Influence of surfactants on the physical stability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 formulations[J].Pharmazte,2004,59(4):331.

  [5]汪作良,袁 弘,章 瑾.环饱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考察 [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6):444.

  [6]Wissing SA,Kayser O,Muller RH.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parenteral drug delivery [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2004,56(9):1257.

  [7]毛世瑞,王燕芝,纪宏宇,等.微乳化技术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J].药学学报,2003,38(8):624.

  [8]H.H.zhang,F.Q.Hu,H.Yuan,et al,Preparation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With clobetasol propionate by a novel solvent diffusion method in aqueous system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Int J Pharm,2002,239:121.

  [9]Lu B,Xiong SB,Yang H,et al.Solid lipid nanopartieles of mitoxantrone for local injection against breast cancer and its lymph node metastases[J].Eur J Pham S,2006,28:86.

  [10]Chen HB,Chang XL,Du DR,et al.PodoPhyotoxin一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epidermal targeting[J].J controlled Rel 2006,110:296.

  [11]刘 洁,张志荣,陈 静,等. 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6):597.

  [12]翁 婷,陈华兵,常雪灵,等.雷公藤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87.
  
  [13]王 影,李京京,陆 兵.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17(3):471.

  [14]MaiaC.S.Mehnert W.Schafer K M.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s for to topical glucocorticoids[J].Int J Pharm.2000,196(2):165.

  [15]Muller R H,Radtke M.Wissing S A.Solid lipid nanopartieles(SLN) and nanostructured 1ipid carriers(NLC) in cosmetic and dermatological preparations [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2,54(Suppll):S13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