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藤黄酸的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作者:刘卫海,赖小平,周兴挺

【摘要】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从新藤黄酸的提取分离、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新藤黄酸; 抗肿瘤

  藤黄(Gamboge)系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 Hook.f.)所分泌出的干燥树脂,呈红黄色或橙红色,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物,质脆易碎,主要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是我国传统进口南药。其性寒,味酸、辛、涩,有毒,具破血散结、解毒、止血、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瘰疬、痈疽、疖肿等顽疾、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逐渐受到高度关注,研究证实,藤黄中的藤黄酸(Gambogic acid)、新藤黄酸(Neogambogic acid)为藤黄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瘤谱广,毒性较低的特点。其中新藤黄酸(见图1)的抗肿瘤活性约为藤黄酸的2倍,抗肿瘤作用尤为显著,有希望成为新结构类型的抗肿瘤药物[1],迄今已有较多其提取、分离、药理研究报道,本文就新藤黄酸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新藤黄酸的提取分离
   
  在藤黄中,新藤黄酸的含量可达到8.01%~37.8%[2,3],因此如何优化其提取分离工艺具有实际意义。冯传平[4]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新藤黄酸的提取工艺为:以4 倍量丙酮提取3 次,每次2h。确定了DM130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新藤黄酸的最佳条件是:上样量与树脂之比为1∶6,径高比为1∶10,收集洗脱液量为柱体积倍数的15倍,洗脱流速控制在2 BV/h。确定硅胶柱分离纯化新藤黄酸的工艺参数为:硅胶装柱,流动相采用丙酮-醋酸乙酯的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并取样追踪TLC 检测,收集丙酮-醋酸乙酯(10∶1)洗脱部分,减压回收溶剂至干,用0.5%NaOH溶液溶解,过滤,滤液用2 mol/L的盐酸酸化,析出亮黄色沉淀,过滤,纯化水洗至中性,沉淀低温减压干燥,得亮黄色粉末固体,即新藤黄酸。刘修树等[5]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新藤黄酸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溶剂的浓度对提取量有显著影响,其次的影响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的量。确定提取新藤黄酸的最佳工艺为:12倍量的甲醇,提取3次,3 h/次。王可等[6]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新藤黄酸的最佳醇提条件为先以甲醇(pH=7)常温浸提,时间为20 min,再回流提取5 h,共2次。认为醇提的次数对新藤黄酸的提取影响最大。
   
  王可等[7]通过HPLC定量分析新藤黄酸,比较了7种不同大孔树脂对新藤黄酸的吸附性能,对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新藤黄酸的工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AB-8树脂对分离新藤黄酸的吸附性能适中,可将其含量由浸膏中的16.3%提高至67.0%。据此认为AB-8树脂吸附新藤黄酸的纯化方法可取,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  新藤黄酸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
   
  新藤黄酸是中药藤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因而常被作为中药藤黄质量控制的指标。刘幸平等[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藤黄生品种及6种炮制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品与炮制品检出组分一致,新藤黄酸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冯传平等[6]用高效液相法,以ALLTIMA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1%磷酸(9∶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 进样容积20 μl ,360 nm为检测波长,对藤黄中的新藤黄酸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周安等[10]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93∶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外标法定量,得出新藤黄酸线性范围为2.55~51.00 μg,回归方程Y=75 197.5+22 6301X(r=0.999 7,n=5),平均回收率100.5%,RSD=1.48%(n=6)。认为本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作为藤黄的质量控制方法。
   
  朱金燕等[11]采用C18-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1.0 mol/L磷酸(9∶1) 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容积为20 μl,柱温为25℃。对新藤黄酸纳米粒中新藤黄酸的含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在10~1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新藤黄酸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1.03%(n=3)。平均含量为99.52%,包封率为83.81%。据此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新藤黄酸纳米粒含量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3  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
   
  据报道,新藤黄酸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抗瘤谱广,且毒性较低,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而对正常动物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没有影响,对肺癌、胰腺癌、胃癌等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表明:通过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与不同药物浓度温育72  h,采用硫基碱性蕊香红B(sulphorhodamine B,SRB)法评价新藤黄酸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比较了新藤黄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对以上5种癌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半数抑制浓度)依次分别为3.33,4.80,3.17,5.12,4.71 μmol/L。体内抗肿瘤研究表明,新藤黄酸4~16 mg/kg 静脉给药对人肝癌BEL-7402 的疗效不明显;但8~32 mg/kg新藤黄酸静脉给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有较好的疗效[4],因此,新藤黄酸在体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肿瘤细胞种类有关,也有可能与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独特型靶点或者与其体内分布特点相关。
   
  曲宝玺等[12]通过实验发现新藤黄酸对小鼠白血病的抑制作用优于藤黄酸,最高生存期延长率可达292%,而藤黄酸最高只达到119%。对艾氏腹水癌疗效的研究也表明了新藤黄酸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剂量在3.6~7.0 mg/kg 范围内其生存期随剂量的增大而延长。给药方式以隔日、隔4日或一次大剂量给药对艾氏腹水癌均有明显疗效,且比每日给药为优。新藤黄酸抗瘤谱较广,对S180、ARS腹水癌、Lewis肺癌、白血病P388、肺腺癌La795等实体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选择性抗转移作用。新藤黄酸与马蔺子甲素及放射合用,可明显增强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疗效。腹腔注射及口服新藤黄酸,对La795肺腺癌的肺转移亦有明显抑制作用[13]。
   
  程卉等[14]采用MTT方法观察新藤黄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4,8,16,32 mg/kg剂量新藤黄酸作用于人肿瘤裸小鼠(BALB/c-nude)模型,观察新藤黄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对培养的人肿瘤细胞(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72h的IC50在1.75~3 μmol/L;8,16,32 mg/kg新藤黄酸静脉注射给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抑制肿瘤增长作用(P<0.05)。但4~16 mg/kg剂量的新藤黄酸静脉注射给药,对人肝癌BEL-7402肿瘤模型的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认为新藤黄酸能够抑制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静脉注射给药时对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曲宝玺等[12]应用显微分光光度术和扫描测量的方法研究新藤黄酸对L1210 白血病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藤黄酸(ip,10 mg/kg)作用后6 h,S期细胞由对照组的31%下降到17%,G2期下降为零,G1期细胞明显增加,并出现DNA含量很低的细胞,且在较低通道处出现新的细胞峰。这些低DNA含量细胞的出现说明了新藤黄酸可抑制和减缓细胞周期时相的进行,其主要作用点是使G1→S期的运转减慢;也有可能是药物直接或通过酶系而间接破坏DNA分子,使其含量下降。同时,新藤黄酸(ip,10 mg/kg)可使RNA含量明显下降,G2→M期的运转减慢,药物作用后,RNA恢复较DNA慢,出现DNA/RNA比值升高,说明新藤黄酸对RNA抑制作用长,且能持续较长时间,提示RNA可能是该药作用敏感位点。
   
  迄今,新藤黄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已得到多数实验研究的证实,但对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为数不多,尚未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形成较为系统的阐述。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