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虹,刘小斌 时间:2015-05-10

  又如草木部上品卷第十二第344条:“箘桂,味辛,温,无毒。主百疾,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3]304。第345条:“牡桂,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3]304。第346条:“桂,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阳。二月、七月、八月、十月采皮,阴干”[3]305。

  《新修本草》还对某些容易误认的岭南药物品种进行鉴别,如木部中品卷第十三第367条“龙眼”,需要与益智仁鉴别。“龙眼”条目中是这样描述性味的:“龙眼,味甘,平,无毒。主疗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久服强魂魄,聪察,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山谷。广州别有龙眼, 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别名,今者为益智耳,食之并利人”,“其龙眼树,似荔枝,叶若林檎,花白色,子如槟榔,有鳞甲,大如雉卵,味甘酸”[3]323。 提出广州龙眼需与益智仁鉴别。

  32体现了岭南药物治病的特异性书中记载的部分岭南药物有杀虫、逐水、解毒等功效,主治岭南地区的常见病如瘴疟、溪毒、沙虱、蛊毒、脚气等,有些药物虽然未注明产地为岭南地区,但主治功用出现“岭南”“瘴疟”“溪毒”“沙虱”“蛊毒”等字眼,体现了治疗岭南疾病的特异性。

  如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七第137条:“景天,味苦、酸,平,无毒。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寒热风痹,诸不足”[3]185。第161条:“白花藤,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菜、肉中毒,酒渍服之,主虚劳风热。生岭南、交州、广川平泽。苗似野葛,而白花,根皮厚肉白,其骨柔于野葛”[3]201。

  又如兽禽部卷第十五第485条:“鹧鸪鸟,味甘,温,无毒。主岭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温瘴久欲死不可差者,合毛熬酒渍服之。生捣取汁服,最良。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辀格磔者是也。有鸟相似,不为此鸣者,则非也”[3]395-396。虽然产地仅书“生江南”,但主治“岭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温瘴久欲死不可差者”,从其功用可体现治疗岭南疾病的特异性。

  又如菜部卷第十八第612条:“白蘘荷,微温。主中蛊及疟”,“药用白者。中蛊者服其汁,并卧其叶,即呼蛊主姓名。亦主诸溪毒、沙虱辈,……[谨案]根主诸恶疮,杀螫蛊毒”[3]468等条文中未注明产地,但从其主病“中蛊及疟”,“亦主诸溪毒、沙虱辈”来看,可推测其可能与岭南有关。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六第104条:“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为佳。近道亦有,次宣城间。生栎树上者,名木斛。其茎形长大而色浅。六安属庐江,今始兴亦出木斛,至虚长,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汤用尔。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3]162。石斛虽出产始兴,生于石上者良,可与安徽宣城、庐江两地比较。又如薏苡仁,《后汉书·马援传》作“珠”,因当时马援在岭南交趾平乱,士兵服之后可御瘴气,故之后引种于中原,改名薏似仁。

  33岭南本土药物对全国中药的贡献中医药名著《新修本草》是一本全国性的药典,收录有岭南医学资料,记载了产于岭南的药物(薏苡仁、沉香、藿香、槟榔、豆蔻、龙眼等等),使岭南本土药物不仅仅限于岭南本地传播,而是传播到全国,岭南药物载入药典,体现了岭南本土药物对全国中药所作的贡献,体现了个性药物对共性药物的影响。岭南药物成为我国中药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构成中药学体系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甄志亚.中国医学史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2]邓铁涛.岭南医学[J].新中医,1999,31(8):8.

  [3]唐·苏敬.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