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皇帝谈中药单方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少林 时间:2017-02-28

【关键词】  古代皇帝 中药单方

    笔者读书之余,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与临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医药历来为中华民族所重视,不仅贫民百姓用之,且历代皇帝也与中医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趣闻奉献给广大读者。

  1  越王勾践与鱼腥草

    春秋时期,浙江绍兴属于越国的地界。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屈服,百般讨好夫差,最终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以报亡国之仇。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遇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贫困饥饿,无粮可食,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不畏艰难,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经过多次的品尝,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能食用的野菜,而且这种野菜生命力旺盛,像韭菜一样,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野菜渡过了难关。而这种挽救越国民众的野菜,因为有鱼腥味,故被越王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其性味辛、微寒,入肺经,不仅可以充饥,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载:“散热毒痈肿”。《本草经疏》:“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流感、肺癌、化脓性关节炎、急性细菌性痢疾、前列腺炎、血管瘤等,是清解热毒的常用药品。

  2  唐太宗李世民与荜茇

    据《唐太宗实录》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患腹泻不止,遂请各路名医治疗,百药无效。眼见病情日趋严重,便下诏搜求方药。时人张某回春有术,以牛奶煎煮荜茇,令唐太宗内服,治愈了他的腹泻痼疾。唐太宗大喜,赐封张某为“五品官”。谁知丞相魏征很为难,不知如何办理。不久唐太宗旧疾复发,仍按前法取效,便质问魏征:“献方人有功,为何不授职?”魏征说:“臣不知授他文官还是武官?”唐太宗一听,悻悻地说:“足可以授三品官了!”便一纸下令封张某为“三品文官”。谁曾料想,小小一味荜茇,竟然为加官进爵开了方便之门。

    荜茇,为多年生草质藤本,药用果穗,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等地。性味辛、热,入脾、胃、大肠经,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常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脘腹疼痛,泄泻痢疾,也可用于头痛、鼻渊、牙痛。《本草拾遗》载:“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本草便读》载:“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1]。本案属气滞下痢,以荜茇温中行气为主,配牛乳同煎,牛乳甘润补虚,二药刚柔相济,止气痢而不犯燥,理气而不伤正,能够药到病除,同时简便易行,服用方便。《本草纲目》载荜茇:“为治头痛,鼻渊,牙痛要药”[1]。民间常用荜茇配胡椒研末,填塞龋齿孔中,治疗龋齿疼痛,且屡用屡验。

  3  女皇武则天与冬虫夏草

    武则天晚年体弱多病,长期患咳嗽气喘,稍感风寒则病情加重,尤其在冬春季节不敢轻易走出寝宫。宫中太医想方设法,什么贵重的药物都用过,仍然疗效甚微。御膳房有一位康厨师跟随武则天多年,见她身体羸弱,不思饮食,希望能做出既可口又富营养的饭菜,使女皇增强体质,抗御疾病。于是想到家乡老人常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考虑到鸡是发物,便将鸡改成鸭,药膳炖好,康厨师请女皇品尝,武则天见汤里有黑糊糊的似虫非虫的东西,认为康厨师要害她,将康厨师打进大牢。同是康厨师的老乡李厨师,他想只有用冬虫夏草治好武则天的病,才能为康厨师洗清冤屈。李厨师很聪明地将冬虫夏草塞进鸭嘴中,这样武则天在品尝“虫草全鸭”时,觉得鸭汤味鲜肉嫩,隔三差五吃一次,一个多月后,武则天的气色好转,面色红润,不再咳喘了,宫廷上下都为之高兴。此时,李厨师道出真情,并从鸭嘴中取出了冬虫夏草……。武则天深思良久,最终承认自己错了,马上下令释放康厨师。

    冬虫夏草,性味甘、平。入肾、肺经,有益肾助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之功。《本草从新》载:“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药性考》载:“秘精益气,专补命门”[1]。本案之所以奏效,乃因武则天年事已高,肺肾均不足,冬虫夏草有滋补肺肾的作用,且能止咳平喘,做成药膳,岂有不效之说。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冬虫夏草有镇咳祛痰、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辐射等功能[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