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永红 宋丹丹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法 
  论文摘要:本文在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选用29个指标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以后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竞争优势从依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建立在知识资源、创新能力之上的区域竞争优势,而一个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是该地区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关键,是衡量区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创新制约因素,如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因素等,造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同,也造成了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有大有小。所以如何评价和提升区域系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相协调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相关概念界定 
   
  区域创新系统概念首先由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PhilipsCooke)教授于1992年提出。他指出区域型创新系统可以被理解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正式制度和其他组织的集合,它们按照组织和制度的安排以及相互关系运作并能够导致知识的产生、使用和传播。后经过学者们的潜心研究,基本得出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和政府等创新主体形成的创新网络系统。本文所研究的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为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区域创新能力”一词出现在1999年出版的专著《区域创新一中关村走向未来》中,对中关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理论剖析。其后许多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对系统资源进行创造性集成,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新的能力集。其中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以及由区域经济水平、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环境要素的创新组合决定的支持创新能力,构成区域创新能力集的能力基。 
   
   
  三、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区域环境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力。 
  1、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处于系统的中心地位,政府是宏观指导的主体,所以政府的区域创新能力指导着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方向。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的起源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创新和竞争力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促使技术、知识资源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扩散、流动、整合,所以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可以概括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2、创新环境的支持能力 
  创新环境可以概括为区域创新硬环境和区域创新软环境两个方面。区域创新硬环境可以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上,区域创新软环境体现在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本文将侧重考虑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环境以及宏观经济水平作为衡量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环境支持力的评价指标。 
  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系统地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高低,我们首先要选取不同的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然后根据所选取的指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整体评价。选取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 
   
  五、评价方法及结果处理 
   
  1、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指标数据采用2006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和各种统计年鉴及处理结果。遵循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本文尽量用定量指标替代了定性指标,采用功效系数法将定量指标无量纲化。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