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腧穴应用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杜广中 周晓莉 王华 时间:2017-02-28

  9.使用频次>总腧穴频次1%的腧穴

  计有(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列):然谷(26)、复留(23、复溜)、前谷(21)、昆仑(20)、太冲(20)、太溪(19)、曲池(18),共计7穴,占腧穴总数的2.02%。

  10.使用频次>总腧穴频次0.5%的腧穴

  计有(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前50个腧穴同前、飞扬(10)、阳溪(10)、丘虚(10、丘墟)、中封(10)、照海(10)、攒竹(9)、天突(9)、上管(9、上脘)、阴交(9)、间使(9)、冲阳(9)、解溪(9)、三里(9、足三里)、风府(9)、鬲俞(9、膈俞)、肝俞(9)、少泽(9)、合谷(9)、阳陵泉(9)、阴谷(9),共计70穴,占腧穴总数的20.23%。

  讨 论

  1.《千金要方》的腧穴应用频率

  如上述,该书记载腧穴346个,采用腧穴328个,占94.80%,说明绝大部分腧穴在唐代有其临床实用价值。现在用穴则明显不同,据我们统计《针灸学》[3],361个经穴中只有181个在治疗部分得到应用,只占50.14%。

  2.其腧穴目录特点

  其腧穴排列规律为划部分经、以部为先,头面躯干划部、四肢分经,头面躯干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四肢腧穴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首先,基于绘图方便,制定当时的人体表面解剖标准姿势,区分前、后、侧三个部分,即其偃人、伏人、侧人明堂;其次,偃人明堂[4]:分仰人头面、侧人耳颈、胸部、腹部、手三阴经、足阳明太阴经,依次排列,其中惟有侧人耳颈及仰人头面部的头部腧穴稍有变化,值得重视;伏人明堂:分头部、耳后、脊部、手少阳太阳经、足太阳经,依次排列;侧人明堂:分手阳明经、侧胁部、足少阳厥阴少阴经,依次排列。

  3.《千金要方》制定的人体穴位表面解剖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分开同肩宽,一足向前足长并内翻,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这与后世的《针灸大成》[5]以及《正常人体解剖学》[6]在下肢的姿势上明显不同。《针灸大成》系下肢分开,足尖朝外;《正常人体解剖学》系下肢并拢,足尖朝前。

  4.其记载腧穴总数

  《孙真人千金方·明堂三人图第一》末明确说明记载腧穴345个,但合计其腧穴分部目录却是361穴,经手工逐穴记数是349穴,其中肩髃、会阴、气冲三穴各重复一次,实际记载腧穴346个。肩髃分别归入手太阳小肠经九穴第九和侧人手阳明大肠经二十穴远近法第一中,会阴分别归入伏人脊第二行二十穴远近法第六和足少阴肾经十一穴第五中,气冲分别归入腹第三行十二穴远近法第九和足太阴脾经十二穴第十五中。其中肩髃归入手太阳小肠经,疑为错误,因为该经明言手太阳小肠经九穴第九,肩髃却是其排列的第十个腧穴。与《针灸学》[5] 比较,青灵、眉冲、厥阴俞、督俞、气海俞、关元俞、膏肓、风市、急脉、腰阳关、中枢、灵台、白环俞、会阳、乳中15穴尚未发现。

  5.频次使用较高腧穴分析

  频次≥6次的腧穴总计114穴,占32.95%,占总频次的65.44%,为当时常用腧穴。其中四肢部腧穴72个,占四肢部腧穴总数的47.68%,占总频次的43.85%;躯干部腧穴26个,占局部21.31%,占总频次的14.49%;头面颈部腧穴16个,占局部21.92%,占总频次的7.05%。可见四肢部腧穴在当时应用最为普遍,频次最高的前10个腧穴均在四肢部,频次较高的前30个腧穴中22穴在四肢部,相对于四肢部而言,头面颈部和躯干部腧穴应用的可能性仅为四肢部的45%。

  6. 频次使用较少腧穴分析

  频次≤2次的腧穴总计有141穴,占40.75%,占总频次的10.23%,为当时少用腧穴。其中四肢部腧穴46个,占四肢部腧穴总数的30.46%,占总频次的3.08%;躯干部腧穴60个,占局部49.18%,占总频次的4.03%;头面颈部腧穴35个,占局部47.95%,占总频次的3.13%。可见头面颈部和躯干部腧穴有近一半的腧穴较少应用,相对于四肢部腧穴而言,头面颈部和躯干部腧穴多用于局部疾病。

  7.《千金要方》记载的腧穴归经特点

  《孙真人千金方》对第二十九卷明堂三人图所记载的分布于四肢部的152个腧穴全部归入十二正经。与《针灸学》[3]比较,其中手经62穴同,10穴异,1穴缺;足经78穴同,3穴异, 2穴缺。其具体差异如下。

  臑会归入手太阴肺经(现手少阳三焦经)

  天宗、臑俞、肩外俞、肩中俞、曲垣归入手少阳三焦经(现手太阳小肠经)

  肩髃归入手太阳小肠经,亦归入手阳明大肠经(现手阳明大肠经)

  肩髎、秉风、肩井、天髎归入手阳明大肠经(现肩髎、天髎手少阳三焦经,秉风手太阳小肠经,肩井足少阳肝经)

  手少阴心经缺青灵

  气冲归入足太阴脾经(现足阳明胃经)

  跗阳归入足少阳胆经(现足太阳膀胱经)

  会阴归入足少阴肾经(现任脉)

  足少阳胆经缺风市、足厥阴肝经缺急脉。

  如上分析,四肢部腧穴归经的差异,主要是四肢与躯干结合部腧穴的归经不同,肘膝部及其以下腧穴的归经基本没有分歧,跗阳除外,其意义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 孙思邈.孙真人千金方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14~607.

  2 严善余.试论孙思邈针灸学术思想[J]. 中国针灸,2000,20(2):121~122.

  3 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212~273.

  4 李照国,李 鼎.试论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22(1):35~36.

  5 杨继洲.针灸大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6 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