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持续形势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对策新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锐 杨敏 时间:2013-02-15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攀升和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值得社会关注并且亟待解决。否则,会使人们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产生质疑,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关键词]金融危机 女大学生 就业对策
  
  201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持续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又出现了全新的情况。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再局限于高端的政治经济层面,而且延伸到末梢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层面,它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尤其是对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尚属首次。这需要重新评估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金融危机中可能出现的复杂形势,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做好积极的应对策略。
  一、金融危机持续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呈现的新问题
  第一,经济衰退,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也不容乐观,一些经不起金融危机折腾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关门倒闭。金融业、外贸出口、制造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趋势,部分公司或企业宣布裁减员工。
  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抓狂、郁闷、痛苦,以及现在大学校园的热门词“纠结”,都是求职期大学生们喜欢用以描述心情的常用词汇,这些词汇也说明了就业期间大学生难以调适的内心状况。
  第三,企业校园招聘明显减少。招聘需求下降,岗位明显减少。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到学校招聘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招聘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第四,就业人群增加,竞争力增大。近年就业人群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630余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日表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探析
  第一,封建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家,“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传统观点认为,女性在结婚后,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开拓,这使得许多单位拒绝接受女性。
  第二,当前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成为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改制改革,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高校某些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使毕业的学生不受市场青睐;高校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使毕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有业不能就”的尴尬局面。
  第三,用人单位的利益驱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单位都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女性的雇佣成本明显高于男性。女大学生参加工作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结婚生育问题,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产期休假最多可达5个月,同时,《劳动法》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这部分成本就要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另外,女职工比男职工的退休年龄要早5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人单位的额外福利成本的支出。
  第四,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具体地说是相关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缺失或不健全。尽管我国《宪法》、《妇女法》和《劳动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在现实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的法律责任,缺乏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使一些用人单位有“空子”可钻。据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65.3%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是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分点。在20~29岁的女大学生中,就业成功率要比男生低14.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