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化管理问题解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迎军 时间:2014-06-01
  论文关键词:职业化管理;重要性;误区
  论文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成倍增长,日常需要处理的问题的增多,许多企业的管理遇至了一个瓶颈而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引入职业化管理模式,来提升垒业的竞争力。本囊从职业化的涵叉出发,对职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误区进行探析。

  一、职业化的涵义
    今天的企业,不仅仅只是强调管理的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程序化、管理的人性化、……,员工职业化素养的高低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但是,到底什么才是职业化呢?
    香港经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陈育辉先生在《嘉木—职业化,首先要忠诚自己》一文中把职业化解释得最为精练,“职业化,老板用打工的心态决策,老板不要做员工的事情。员工用老板的心态打工,员工不要想老板的事情。”
    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景素奇先生认为:“我认为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化分三个部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三者中最难做到的就是职业意识。职业意识在职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那什么是职业化?简单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讲包括: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部分内容。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中最根本的内容,如果我们把整个职业化比喻为1棵树,那么职业化素养则是这棵树的树根,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九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体现在遵守行业和公司的行为规范,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
    职业化技能是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职业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等,通常就是进人某个行业某个级别的通行证。其次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某行业专业化的东西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会计,就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其次就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做精算的,就要拥有精算师资格证书。学历认证和资格认证都是有证书的认证,但是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没有证书的认证,那就是社会认证,社会认证通常就是你这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如你是某个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即便你没有证书认证,但是社会承认你,这就代表着你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资质。我们也把这种认证称为头衔认证。
  二、职业化管理的重要性
    有规则才有游戏,无规则的游戏无法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同样的道理,大到社会,小到企业,职业化是基本规则,也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化的重要性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分析:
    (一)职业化素质是落实企业制度的有效保证。有人统计:目前中国企业的效率是美国的1!25,日本的1/26,问题出在哪儿呢?原来是人出现了问题,制度制定的再完美,没有职业化的队伍去贯彻执行无异于‘堆废纸。为此,海尔集团领导人张瑞敏特别重视对员工的职业化教育。他认为,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是铸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职业化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也能发挥其自身能力的40% -- 50%;如果这名员工能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一90%,从而既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升他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员工是否具有职业化素质以及职业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自身的未来和发展,也决定了员工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具备职业化的意识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不仅仅关系到员工的职场竞争力,而且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员下具备职业化素质是员工和企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