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指导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鹏 衣晓裙 时间:2014-06-01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 竞争 企业竟争力
  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都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尤其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我国取得国际经济竞争优势的关健。本文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理论上的结合,并正对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1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与价值实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在市场中生存的第一前提就是它生产的产品具备社会有用性,这是关系到”惊险的跳跃,,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尺度,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与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在通常状况下,在部门内部占多数的是中等生产条件的企业,其产量明显占多数,因而市场价值等于中位价值。尽管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但显然它们并不最具竟争力。因为那些优等生产条件的企业可以按高于其个别价值但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条件的好坏尤其是劳动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交换、惊险的跳跃能否成功的关键。
    要取得别人的劳动产品必须以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为前提,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劳动的关系,因此抽象劳动是私人劳动得以成为社会劳动的特定社会形式,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且马克思提到:”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也就是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而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单位价值量却在下降。
    不仅单个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且一种商品的总价值量也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不是只要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就一定能够交换出去。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更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生产
    1.2竞争规律一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得以实现不能否认竞争的作用。价值虽然是在生产中形成,但是只有在流通中通过商品交换的竞争才能实现。
    首先是生产和消费中的竞争,即部门内部同种商品生产者之间争夺销售市场的竞争和购买者之间的竞争,使每种商品形成一个社会的市场价值。这一过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实现,当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造成了供求之间的平衡时商品就按市场价值来出卖。部门内的每个厂商都努力提高生产力来使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争夺和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但是竞争也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即从总量上来说,该商品的价值仍然要保证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决定的。这一点在现实中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
    其次是分配中的竞争,出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追求,作为人格化资本的资本家是不会允许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异而导致的利润的差异的。所以资本会从利润低的部门流向利润高的部门,直到社会所有部门具有相同的利润率为止。在这些推动力之下,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等量资本在不同部门都能获得一个等量的利润。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没有单独地分析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仅仅在劳动价值论中就暗含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指导作用的重要思想。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归结为低成本优势和差异性优势”。④企业总是通过使生产的商品低成本或者商品的差异性来获得超额的剩余价值。从劳动价值论中可以看出能够持续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总的规律是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市场价值,或者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与其他商品产生差异性。
    在马克思的年代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传统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的成本优势,产品质量优势以及采用先进的生产力。具体方式有;一、运用新的生产技术,使生产资料得到节约,从而降低单位商品的成本;二、采用先进生产力,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三、占有廉价的资源,获得低成本优势。四、通过改变商品的质量、规格、等级、花色、品种、型号等形成商品实体本身的差异。随着科学的发展,全球市场的形成,马克思的思想也得到了发展,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规律的实现方式得以丰富。现在己经发展出的方式就有:企业的柔性生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减缓知识的外溢速度;全球资源的竞争;加速技术创新等。
    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出,企业维持的竞争优势寓于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运动之中。无论竞争力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产业组织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归根结底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研究如何通过商品二因素的矛盾运动来提高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当生产力水平较低时,可以通过投入更多廉价的劳动力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处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时则可通过对机器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获得竞争优势。对于交通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考虑引进外面的廉价生产资料节约生产成本;而交通不便地区则考虑自主创新或者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节约物料的方式节约成本。对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企业来说,提高竞争力应该注重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商品价格或者使商品物美价廉;而生产奢侈品的企业,则应该致力于提高商品的质量以及增加商品的差异性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