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善企业信用的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桂华  时间:2014-06-01
    2.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如何构建我国企业的信用体系,本人认为目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培育信用体系的基础,加快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中国企业信用不规范的根本原因就是产权制度的缺陷,要在中国建立真正的信用制度,唯一的改革思路是进行真正的产权改革,使所有的微观经济主体都真正拥有独立的财产,从而成为真正的所有者或市场主体使信用具有良好的基础。
    强化企业全体职工的信用意识。信用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信用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尤其是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信用将是我国企业进人国际市场的身份证。所以说,良好的信用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占领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的立身之本,它是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经济效益的特殊资产。企业员工应当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把企业看成是讲道德、讲信用和讲商誉的市场主体,而不是只做赚钱的工具。企业领导应强化现代管理意识,转变经营理念,把信用管理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来抓。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和实施合同管理制度,因为诚信是企业间合作的基础。现在企业间合同纠纷比较多,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不配套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每个企业都应严格履行订货合同,建立购货时依照合同验收,违约时依照合同索赔的管理制度。二是建立资金信誉管理制度,严守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承诺,保证按期归还贷款,不拖欠国家税款。三是建立健全与消费者供应商的合作制度,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
  3.完善信用法规,维护市场秩序。明晰的产权是信用机制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改善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但有了这些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一定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是因为在一个信用缺失严重的环境中,要做一个有信誉的企业往往代价非常高,也非常痛苦,严重时可能使你无法生存。因此要改善目前企业的信用状况,还必须有一套切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只有把信用意识、信用期望变为一种法律的力量,才能有效地维护信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从信用机制的角度讲,健全的法律法规实质上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以法律制度拒绝无信。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中有关信用的立法条款。打造信用,立法先行,这是法治时代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我国作为一个信用建设的后发国家,为了有序推进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防止出现政出多,各行其是的混乱格局,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加快立法和对法律法规的修订。
    改进和加强执法力度,做好法律责任的落实。有法可依是重要的,但是有法必依更为关键。有法不依不仅会破坏法律的权威性,而且会加剧信用失常现象的泛滥。在法律责任的落实上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审判效率。对经济纠纷案件可以规定受理审结的时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胜诉人的权益。二是突出公正原则。为了克服当前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彻底改变审判中的不公正,要变更基层法院的属地经费拨款体制和人事垂直管理体制,避免地方保护,人情关系干扰案件审理。三是大力加强执法力度,维护法律权威。目前法律判决执行难这一问题,已经影响了司法的效果,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助长了信用缺失的气焰,在这方面要给予法院更有效的手段。闭
    总之,改善企业信用危机,提升企业信用水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严厉打击当前的恶意失信和反信用行为,完善立法,严格执法;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意识、信用意识;通过加快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信用管理系统等,形成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在内的全社会联动的信用机制,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