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机插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章广庆 钱李晶 赵俊龙

  摘要阐述了如皋市机插水稻生产现状,并提出促进机插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以期指导机插水稻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水稻机插;现状;对策;江苏如皋
  
  1机插水稻生产现状
  1.1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成绩显著
  如皋市于2001年开始引进韩国产步进式水稻插秧机8台,2009年推广步进式插秧机487台,乘座式水稻插秧机26台。到目前为止,全市步进式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2 062台,乘座式水稻插秧机60台,已形成3万hm2/年以上机插水稻的能力,占全市水稻面积的60%,达到“江苏省机插水稻种植示范县(市)”考核指标。与此同时,农机手队伍建设已成为促进如皋市水稻增产、稻农增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1.2创建农机服务合作社,强化农机行业管理
  水稻机插秧因受育秧期秧龄限制(18~20 d),属特殊规格产品,一旦秧苗超龄就难以机插。如皋市农机局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和水稻机插秧的特点,规划在全市各镇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社等形式,把分散的机手通过行业管理进行有机的联结。如柴湾镇神牛农机合作社已经达到“稻种、育秧、机插、机收”4个统一。林梓镇建立机插秧协会,与镇农技站合作:一是向机手提供机插水稻品种、育秧技术、机械作业与维修培训;二是为跨区作业牵线搭桥;三是参加镇村水稻落谷、秧田管理、大田移栽现场会;四是水稻移栽期间邀请插秧机生产厂家派员驻镇随时解决插秧机故障,排除机手后顾之忧;五是按照机插进度,要求机手逐户安排水稻分期落谷日期,严防机插秧苗超龄。同时,与机手签订考核奖惩责任制,借助省市大力推广机插秧的项目补贴资金,对机手严格考核管理。
  1.3育秧技术要求较高,稻农难掌握
  尽管如皋市已推广机插秧8年,但地区和村组之间极不平衡,仍有不少农民和机手没有完整掌握机插稻育秧技术规程,尤其新推广机插秧的地区并不熟悉机插稻育秧技术关键,出现了播种过迟、播种量过大、播种不匀、揭膜过迟等问题。全市小麦收获后仍然出现大面积田等秧现象,有的到6月初还在播种育秧,6月25日前后才机插,再加上机插稻移栽时伤根多、植伤重,移栽后还有10 d左右的缓苗期;如果播种量过大,“牛毛秧”比重偏高,移栽后“穿黄袍”,缓苗期甚至可达15 d以上,有的到7月中下旬才进入发苗高峰,营养生长期必然缩短,严重制约水稻产量的提高[1]。
  1.4户营水稻面积小,农民对分户育秧缺乏内在动力
  按机插稻要求,秧本比1∶100。即1 hm2水稻大田仅需100 m2秧田。全市户均水稻面积1 333 m2,其中:中西部高沙土地区不少农户667~1 333 m2左右,有的还不足667 m2。农民怕麻烦,希望统一供秧搞机插。
  2机插水稻发展对策
  2.1高度重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推广水稻机插秧,不仅仅是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有利于促进水稻稳产高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确保全市粮食安全[2]。
  水稻推广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稳产高产等优势,推广前景广阔。但是,水稻高产涉及多项技术,特别是迟播种对产量影响最大。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都受其适宜生育阶段日平均温度和总积温的制约,即适期早播,有利于主攻大穗、足穗,夺取高产;播栽过迟,总积温不足,营养生长期缩短,产量必然降低。如果机插水稻产量不如直播水稻,农民就会出现反复,导致播栽方式的大起大落,挫伤农民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积极性。因此,要高度重视机插水稻全程技术配套。重点要在标准化育秧基础上,确立争早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要以6月10日开始水稻机插为突破口,坚持适期早播种,规范机插水稻栽培技术路线,争取麦一离田就动手机耕灭茬、供水、耱田、机插水稻,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大力促进水稻生育进程与高能季节同步,提高如皋市水稻单产、品质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