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印第安文化的悲欢与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福泉 时间:2010-09-05
   踏上北美的土地,脑海里总是想起被人们称为“印第安”的这个古老而命途多难的族群。我在10年前曾经考察过加拿大卑斯省的一些印第安部落,2003年有机会在美国西部讲学,浪迹于西部诸州荒原和城镇,对美国印地安文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了解和体会。 
   纵观美国的,总回避不了那浓厚的浸透着印第安人血与泪的阴影,人们难以忘记,在过去的漫漫岁月中,白人曾经怎样对印地安人疯狂地进行杀戮、驱逐、隔离、歧视,并掠夺和强占其土地; 白人传染的天花等疾病是怎样使印第安人陷于灭顶之灾。如美国政府在18-19世纪实施的旨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所有权的“土著保留地”政策,大量的印第安人被迫背井离乡地去迁徙到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去集中居住。然后是接踵而来的强制同化政策,全面实施白人模式,对印第安学生施行寄宿制,禁止讲印第安语等。白人唯我独尊的文化沙文主义使美国印第安文化急剧衰落,相当多的印第安语言都先后彻底灭绝。 
  多少年来,印第安人为争取自己的权利与白人进行了长期的苦斗,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争取保护自己的土地权和文化遗产等方面取得有比较有效的结果。美国政府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日益意识到印第安人的历史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性和保护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采取比较积极的措施保护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的历史遗迹、文化习俗、语言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但由于社会变迁和主流文化的强大影响,活着的印第安文化已经日益衰落。 
    在当今美国,一方面,印第安人的历史已经被很多学者视为用来撑住美国历史底气和门面的重要部分,印第安人的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卓有个性和特征的本土文化遗产。 
   在犹它(Utah)州的旅程中,我参观了阿纳萨兹(Anasazi)州立公园博物馆,这是个以1050至1200年存在于该州伯尔德(Boulder)地区的一个印第安村落考古地为基址建盖的。据学者推测,这个村子可能是焚毁于当时的部落战争。对这个遗址的小规模发掘始于1927年,犹它州立大学于1958-1959年期间再开始发掘工作。现在,该博物馆还在组织人陆续发掘,现已发掘出97间房屋,11个地穴式“冬屋”,这些遗址经过清理都保持原样,只不过在上面搭盖了古朴简单的木头构架。博物馆还依据考古发现按原状修旧如旧地重建了几座当时的民居。整个展览布局在声像、文字、灯光方面都非常到位。该馆还免费赠送各种地图、配图的文字说明书以及图文并茂并可用于记事的野外指南手册等。据了解,这些开支大都是由州政府拨给的。 
   展览的说明词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属于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遗物,是一种脆弱而不可替代的历史线索,它提供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去探究这些先民曾经怎样在这里生活。请你怀一份尊重和关怀对待这些遗迹,使我们的后代能有机会来欣赏我们的遗产。” 
现在,美国西部各个州都把保护印第安文化遗址视为一个与本国历史和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如位于西部内华达(Nevada)州的大盆地国家公园将一个洞穴口的印第安古代壁画遗迹作为重要旅游点。其它国家公园也把印第安人过去居住或活动过的遗址列入旅游点内加以介绍;不少印第安保留地也办起了社区博物馆。 
    我在内华达州空无人烟的茫茫荒原上还看到一个印第安人居住点的考古遗址纪念馆,这个遗址地盖着无隔墙的房舍,在一些玻璃柜中放着一些泥塑村落模型,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有供旅人休憩的木椅等。此外还相当清楚地标示出到不远处原考古发掘现场的路线。这个遗址纪念馆无人看守。这一“无人博物馆”使我感慨良多,在我国的辽阔大地上,有很多重要的考古遗址,但像这样比较规范地做成一个纪念地或标识的地方则相当少,如我跑过的滇川藏“茶马古道”上,有很多重大的考古遗址,如可回溯到十万年前的“丽江人”考古遗址、德钦县纳古村石棺葬遗址、位于丽江巨甸的唐代吐蕃碑遗址、位于丽江塔城的隋唐时的“万里长江第一桥”——“铁桥”遗址等等,但很少有什么吸引和引导游客的标志性建筑设施和的文字说明,而美国人则将一个仅仅数百年的村落遗址都视若国宝,如此加以保护和宣传,在遗产地的保护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印第安在美国艺术界已形成一个独特而卓有魅力的门类。现在,在美国处处可看到印第安人的文化艺术作品在被热卖着,宣扬着;我在拉斯维加斯、西雅图等著名的城市看到,不少博物馆热衷于展出印第安文化艺术作品,许多画廊在展示和出售印第安艺术作品,其中有木雕、绘画以及其它造型艺术品,还有不少反映早期印第安人风貌的黑白照片被大量制作成明信片在旅游点出售。在西部的各个国家公园和其它旅游名胜地,也到处都可以看到印第安文化工艺品。其中有个现象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即美国印第安文化工艺产品的制作者都是经过鉴定认可的,有的工艺品说明牌上有创作者的名字、照片和号码,这使购买者对自己买的产品的文化艺术真实性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是印第安人。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上的少数民族工艺品尚缺乏这种严肃的认证制度,因此形成良莠难分的状况。这一点颇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面对美国印第安人的现状,我非常感慨,一方面,印第安文化艺术日益成为美国重要文化遗产地和旅游文化市场上的金字招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印第安文化艺术产品;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印第安人不断地融入城市,不断地被主流文化同化,他们的原生态文化已经不断地湮灭在多变和趋时尚的化潮流中,他们的语言也在重重的主流文化压力下不断消亡。由于不断地涌向城市谋生已经成为印第安人的一种趋势,现在一代代的美国印第安年轻人已经彻底地“美国化”和“麦当劳”化,印第安文化实际上已经不断地“博物馆”化和旅游市场化,不断地蜕变成为一种已经与生动热烈的实际人生和活生生的生命没有一种生死相依关系的“死”文化,据美国学者介绍,在当前的美国各少数民族中,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是最差的,文化的衰落也是惊人的,他们那曾经那么灿烂地照耀过北美大地的文化,如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灯光下供人鉴赏,或者在熙熙攘攘的旅游市场上,悄无声息地诉说着他们那生机勃勃、灵动飞扬的过去。 
愿印第安文化那历尽沧桑的悲欢之音,能够给当今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一些警示和启迪。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