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建庭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通海县蔬菜生产现状,分析了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为促进通海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制约因素;发展对策;云南通海
  
  1蔬菜生产现状
  通海县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种菜历史悠久,是云南省的蔬菜生产大县,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 639 hm2,产量达55.2万t,蔬菜收入40 863万元。主要种植白菜、甘蓝、莴笋、菜豌豆、花椰菜、洋葱、青蒜、萝卜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蔬菜复种指数高,以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覆盖面还很低,品牌数量少,品质参差不齐,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发展无公害蔬菜具有的优势
  2.1自然环境条件优良
  2.1.1土壤条件。该县总耕地面积12 627 hm2,除局部地区有轻微污染外,总体环境优良,尤其是山区,几乎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大气环境优良,土壤重金属含量除小区域铅、铬含量轻微超标外,其余指标符合绿色食品菜地标准,完全符合无公害蔬菜土壤环境标准,已于2009年9月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2.1.2气候、水源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0 ℃,年降雨量876.6 mm,年相对湿度72%,年有效积温4 684 ℃,年总辐射量536.329 kJ/cm2,无霜期258 d,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蔬菜主产地主要在坝区,拥有杞麓湖丰富的水资源。
  2.2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善
  水利化程度达88.5%,建有蔬菜大棚250 hm2,已安装频振式杀虫灯440盏。
  2.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样化
  已基本形成企业、农业科技部门、经销商等农业服务体系,为菜农提供优良农资、技术支持、信息等多样化的服务。
  3制约因素
  3.1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
  检测力量弱小,仅由县植保站在金山蔬菜批发市场定期抽检农药残留,检测范围也仅限于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2类农药,各乡镇尚无检测机构。消费者虽有安全消费的意识,但检测体系的缺失、不完善使消费者难以辨别品质优劣。
  3.2品牌化经营力量薄弱
  共有蔬菜粗加工企业53户,只有汪氏企业、东绿公司2家企业进行品牌化经营,申报了甘蓝、花椰菜、洋葱、大白菜、莴笋5个无公害蔬菜品牌,甜脆豆1个绿色食品品牌。这些品种都是当家品种,但仅有基地面积707 hm2,出口蔬菜基地备案892 hm2,基地面积在全县耕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太低。一些优质的山野菜、种植菜没有得到加工或深加工,如蕨菜、萝卜等是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蔬菜,几乎没有任何污染。但由于没有进行加工或精深加工,形不成品牌,产品附加值得不到延伸,没有显示出无公害蔬菜应有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