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模型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志 时间:2013-02-14
   内容摘要:美国贸易政策为什么越来越表现出贸易保护主义,研究贸易政策制定的三种理论模型:国际体系模型、国内社会模型和国家(政府)模型都不能完整解释这一现象。本文通过梳理三种理论模型的优缺点,认为需要将这三种理论模型综合考虑。通过综合分析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模型,为理解美国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预测今后美国贸易政策发展变化提供了指南。
  关键词:美国贸易政策 国际体系 国内社会 国家(政府)
  
  自建国以来,美国贸易政策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立国之初,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后期维持高关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开始了贸易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公平贸易”,直到最近美国国内要求贸易保护的声音不断。为什么美国贸易政策变化不定,决定美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在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分析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即国际体系模型、国内社会模型和国家(政府)模型。本文试图简要介绍三种不同分析模型,并分析其优缺点,以便进一步理解美国贸易政策并预测其未来走向。
  
  国际体系模型
  
  国际体系模型从国际体系权力结构和进程两个方面解释美国贸易政策制定,认为体系压力塑造了国家贸易政策。国际体系中权力结构分析模型主要由新现实主义发展而来,肯尼斯·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首次区分了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分析方法(还原主义方法),他认为建构国际政治理论需要体系分析法,把国家视为黑箱子,不关注国内政治。在现实主义学者看来,国际结构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社会是不安全的世界,国家有寻求权力和增进相对强于其他国家能力的动机。无政府状态对国家的意义在于:
  第一,国家需要在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中提取权力维护自己的安全,这需要国家关注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重商主义是最为符合这一战略的贸易思想;第二,在不安全的无政府状态中,国家极为关注在世界经济中的独立性,防止经济过于依赖其他国家;第三,国家关注相对获益。国家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渴望导致它们在合作之时关注获益的多少,因为这关系到国家之间权力的消长。现实主义认为每个国家将实行民族主义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合作仅是权宜之计,国家间贸易冲突是必然的,国家间贸易合作需要霸权国存在。霸权国偏好自由贸易政策以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
  利用这一层次分析的美国学者主要有金德尔伯格、罗伯特·吉尔平、史蒂芬·克莱斯纳等。克莱斯纳分析了1945-1960年间美国贸易政策,认为这一阶段美国建立了政治和经济上无可争议的霸权地位,这导致美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并在GATT中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削减关税和规范非关税壁垒,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美国甚至愿意采取对其不利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大卫·莱克研究了1887年到1934年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之间的关系,认为在1887-1897年国际结构处于英国霸主地位下,美国采取搭便车,在国内维持高关税政策。在1897-1929年,英国开始衰落,但继续维持自由贸易政策,美国也开始逐渐转变贸易政策,支持自由贸易。1930-1934年经济危机爆发彻底破坏了自由贸易在各国的施行。
  国际体系进程模型认为国际制度具有制约国家贸易政策的能力,可以称之为国际制度理论。该理论是在批判霸权稳定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霸权衰落后国际制度仍能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国际制度具有一定的功能,可以降低国家之间的交易成本、提供信息和减少国家间意图的不确定性。因此,国际制度可以独立于权力之外,不受权力制约,国际制度一旦建立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国际机制本身是自变量,是独立存在的,不需要依附于强权,国际机制自身可以促进国家相互合作。”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影响表现在一旦国家加入国际制度便受到制度制约,国际制度指引国家制定与它相符合的对外政策。具体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个国家加入WTO需要受到它的制约,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规避非关税壁垒,遵守WTO的规定。
  国际体系模型分析了世界经济环境对国家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当世界经济环境恶化或者国家经济不景气时容易导致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这种模型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一个国家国内社会和政府在决定贸易政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忽视了国内利益集团的实力变动、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政策的多变性,以及不同国家在面临相同的国际环境时采取不同的工业化和贸易政策。”例如戈根斯坦分析了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贸易政策,认为这一时期美国尽管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相应地下降,但是美国仍然维持自由贸易政策,这是因为美国国内自由贸易观念占主导地位。
  
  国内社会模型
  
  国内社会模型分析社会力量对国家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认为国内政治决定了贸易政策制定,这表现为利益集团模型和政党模型两种。
  (一)利益集团模型
  根据戴维·杜鲁门的定义,利益集团是任何建立在享有一个或更多看法基础上,并且向社会其他集团或者组织提出某种要求的组织。该理论认为在代议制民主国家中,选民利益的多样性导致潜在的交换收益,也就是说贸易政策作为一种有其内在的特性的政治商品,在行政官员、国会议员与特定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政治交易,贸易政策的最终决定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结果,政府是利益集团活动的平台。同时,由于每一个选民和企业的偏好是多元和变动的,这就决定了利益集团的共同利益的暂时性和多样性。利益集团的流动变化意味着各利益集团在紧要关头依据特定贸易或者相关议题而结成临时性同盟。当议题发生变化时,原来的利益集团也趋于瓦解,并在新的议题指导下形成新的联盟。
  利用利益集团模型研究著名的著作当属于美国政治学家沙特施耐德的《政治、压力和关税》,他通过研究发现在国会统治贸易政策制订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因为国会议员受到利益集团左右。杰弗里·弗莱登(Jeffrey Firden)认为美国一战之后经济实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美国的贸易政策仍然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徘徊。这是因为美国国内存在两股政治力量博弈,一股是以国务院和美联储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势力,另一股是以商务部和国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势力,前者要求扩大国际参与,承担国际责任,后者坚持孤立主义。在这两股势力背后都有着强大利益集团的影响,前者的背后是华尔街的大金融集团和出口产业,这些部门经济已经国际化,后者的背后是传统的遭到国际竞争威胁的中小制造业和农业。因此,他认为美国国内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和联盟对解释美国的贸易政策具有关键性作用。但也有学者批评利益集团模型,认为它缺乏严谨的理论和预测价值,因为它缺乏衡量利益集团力量的手段,无法指明最终哪一个利益集团在竞争中会获取胜利。对利益集团模型分析最主要的批评来自新制度主义,其认为制度为利益集团提供了竞争的舞台,制度约束了利益集团的能力,它规定了哪些利益集团可以,哪些利益不可以在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因此,制度决定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
  (二)政党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党与一定的贸易政策相联系,一旦支持某种贸易政策的政党上台执政,将推行这种贸易政策。政党贸易政策偏好的决定因素来自于政党所代表的部门利益和意识形态偏好。认为政党的贸易政策偏好受到了选区利益制约的学者认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例如民主党偏好贸易保护主义是因为它主要代表了劳工阶级的利益,共和党偏好自由贸易是因为它代表了工商业利益集团的利益。但也有学者认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内都有支持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利益集团,仅依赖于选区利益集团不能解释政党贸易政策偏好。意识形态论认为党内成员共享的规范和因果信念决定了政党贸易政策偏好,共和党支持自由贸易是因为它信奉自由贸易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民主党反对自由贸易是因为自由贸易带来了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收入不公。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