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
【摘 要】 论述军民两用技术概念和军工行业应注重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
人类经过农业时代、经济时代,现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配置,知识产品的生产、分配(传播)、使用(消费)为更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人们预测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八大高技术体系将在21世纪30年代前后全面产业化,从而推断人类将在21世纪的50~60年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都将面临这个事实并不同程度地在做着各种准备,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当今世界知识以各种形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那些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本国知识资产的国家发展得更好,拥有更多知识的比知识较少的企业在整体上运行得更好,具备更多知识的个人得到收入丰厚的工作。”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我国也已经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积极准备叩响知识经济的大门。抓住这一时代变革的机会,奋斗几十年,使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一个知识大国,经济大国。
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重点应是高技术产业化。笔者认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方面军。
一、作为重要方面军的理由
“军民两用技术”就是既能军用又能民用的技术。在军工系统中有大量的军用技术属于“军民两用技术”。在民用领域中也有不少技术是“军民两用技术”,重点是让军工系统的“军民两用技术”既要为增加国防实力服务,又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作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方面军的理由如下:
1.“军民两用技术”绝大部分是高技术
目前,我国的军工体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国内仍然属于尖端或高新技术。以航天技术为例,它与空间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及环境保护高新技术,甚至海洋科学技术都有密切联系,有的是不可分割的。
不少军民两用技术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在民用飞机、船舶、核电站、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取得积极有效的成绩;而民用卫星的发射和应用,对农业、资源勘探、气象、减灾、通讯、广播电视、、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带来划时代的变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空间技术还将给人类带来新的研究、制造和生活的空间。重点抓住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化,无疑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
2.充分利用军民两用技术在研究和开发、教育和培训方面投资的存量和增量
国家在过去以及将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对军工系统在研究和开发、教育和培训方面仍将有投资,应当充分利用这方面的存量和增量资源。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它提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企图以有限的资金既发展国防新技术又繁荣国民经济,达到两全其美的综合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军备投资的沉重负担感。
我国若能充分地利用对军工系统的大量有形和无形投资的存量和增量,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也有利于国防实力的提高,总之,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3.军工部门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具有极大的潜力
军工部门在20年的军转民实践中,对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在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方面仍暴露出不少弱点。这些弱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潜力之所在。只要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创造有限的政策环境,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那么,发挥军民两用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其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另外,军工部门也具有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及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杨振宁先生说过:“高技术战场是中国跨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也是最后的战场,这就要求高层次的科技精英下海,这是利己利科技的事情。”对军工部门来讲,在叩响知识经济大门及跨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中,是不会错过这次好机会的。
二、航天军民两用技术与国民
航天技术是自20世纪起来的一门新兴尖端技术,是对社会和科技进步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航天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广播电视、远距离通讯、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监测、卫星勘探和空间相关学科等新领域,并发挥出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航天技术发展40余年,中国航天科技从无到有,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并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体系,具备了系统工程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卫星的应用为解决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灾害、通讯与、与文化等重大社会问题,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的航天技术在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同时,积极地为国民经济、科学研究、教育等领域直接服务(称之为直接应用),还向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等各部门不断推广和转换其有关技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通信、广播与信息领域中的应用;
·天气与气候监测中的应用;
·国土资源、农林业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
·农业育种上的应用。
航天技术除上述大量的直接应用外,还有两方面的间接应用。一是从总体上利用航天科技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把空间技术单项技术推广或转移到民用行业中去。
航天技术成果可向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等各方面进行推广和转移,使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途径有:
·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向社会提供技术成果、设计图纸、技术咨询等软件;
·开放先进的计量、测试、试验设备;
·派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到国家机关、去,传授技术并提高其管理水平;
·与企业进行联合开发生产;
·积极争取进标,承担大型项目。
中国航天工业将以“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为指导,为全民创造科学、技术和经济上的利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开发空间资源,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物质基础是中国发展航天的中心目标。在下个世纪到来之际,建立航天技术应用体系,花大力气去创建农业应用、教育应用、交通和通信应用等体系,是航天技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的对策
1.要重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将军民两用技术作为有条件发展知识经济的一个领域或园地。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差别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知识经济还不具备条件。但是,我国首先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发展知识经济是有充分条件的。同样,在一些技术相对发达的行业或领域发展知识经济也是可行的。国家从宏观角度可以把军民两用技术或者把军工行业作为有条件发展知识经济的一个领域、园地或一个特区看待,充分发挥其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2.抓住军工行业目前处于体制、机构、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调整的机会,使新体制、新机构等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军民两用技术或军工行业发展知识经济的潜在优势。从国家发展经济的角度要求军工系统在调整过程中把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其中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及其创新是关键。
3.组织更大范围的研讨,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方针、政策及规划。早在1993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指出:“在保障国防建设的前提下,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开发,积极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有些单位已经对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证和研究。但在今日向知识经济进军的大前提下,有必要从更高的目标、更深的层次以及更大的范围就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人类正在叩响知识经济的大门,知识经济时代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必然到来。中国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几十年的奋斗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引用联合国空间委员会曾经宣布过的一段话:“利用空间技术是发展中国家接近国际水平、发展经济的一条捷径。因为它可以超越先进国家经历过的传统技术发展阶段”。我们在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上也要走捷径,以更快的速度超越传统的发展。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捷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