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论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8-10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精华。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建党思想,领会毛泽东理论创新的精神,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军队革命化化正规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时代的客观要求
  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要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中从未遇到过的崭新问题,也是对共产党的严峻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建设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一,党的建设是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占大多数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解决好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共产党就不可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就不可能在坚持长期的革命斗争。
  其二,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开展的。党内如果不加强党性修养,部分不坚定分子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附庸和尾巴。
  其三,党的建设是在武装斗争的严酷环境中进行的,与党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紧密相联。武装斗争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党的命运,不理解武装斗争,就不能正确理解党的路线和党的建设。
  此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又一直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关注。共产国际在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但是,共产国际的一些人由于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也出现过瞎指挥的情况,使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客观环境出发,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2 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创新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转变为执政党的活力源泉。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学说理论创新的成果,其主要表现在:
    2.1 提出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
  “两个先锋队”的思想,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在中国这个特殊国情下成长起来的,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政治组织,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和蓬蓬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及在这些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的经验,为毛泽东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提供了实践基础。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会议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1]1937年10月,毛泽东在《论鲁迅》一文中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2]
  “两个先锋队”的思想的提出,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两个先锋队”指导思想的确定,使党的组织迅速扩大。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我们党大批吸收、培养新干部,大量吸收新党员,壮大了革命队伍。到1945年党的七大,党员数量发展到121万多人,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毛泽东“两个先锋队”思想是根据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具体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这在马列书本上找不到,教条主义者也无法理解。共产国际的一些人也长期对我们党的性质持怀疑态度。周恩来回忆说:“1940年我到共产国际去,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开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3]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山沟里不仅能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能锻造出无产阶级的伟大政党。这是一个史元前例的伟大创举。
    2.2 提出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的思想
  毛泽东的建党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历史使命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指出,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注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和战斗指挥部,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两个先锋队”在党的职能上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勇敢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线,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以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卓越贡献和几十万优秀党员、数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2.3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军队的关系,如何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的问题,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解决得不好,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不可能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革命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毛泽东同志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也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为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三湾改编”,建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古田会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提出了加强党对红军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军队的制度,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问题。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张国焘斗争的经验时,明确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4]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使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革命军队,我军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和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人民军队建军之魂、胜利之本。
    2.4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最突出的特点。
  从思想上建设党,核心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对农村根据地的党组织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提高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与思维能力。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中国革命的特点,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同当时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号召全党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水平。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写出《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大大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熟。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党的思想建设中,毛泽东创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原则、基本内容、重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提出并实践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思想上入党”、“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等一系列基本的原则。着力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中国共产党人。
    2.5 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形成了独具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点。毛泽东认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统一起来,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使党的组织原则又具有了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意义。
    2.6 坚持和运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是列宁提出来的。然而,国际共运中肯定还是否定民主集中制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后来,国际共运中还出现了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从建立时起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并将民主集中制确定为党的组织原则。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多次强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强调扩大党内民主,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概括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原则。强凋各级党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要提交党委会讨论,作出决议,然后执行。为了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团结统一,要求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
    2.7 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
  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毛泽东建党理论在中国的又一个独创性的贡献。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体现着党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毛泽东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工人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的高度,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它集中反映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党性的集中表现。
  由毛泽东倡导和培育,在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党的三大作风,以及其他许多优良传统作风,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了党的正确性、先进性,认识了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的真正代表者,看到了党的伟大形象,从而使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伟大崇高的威望,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获得了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    2.8 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干部路线和政策,是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组织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是党的干部问题。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实现党的路线和政策的保证。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众多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任务的。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5]
  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毛泽东的贡献在于坚持了“任人唯贤”的路线,实行正确的干部政策,善于关心、识别、使用、爱护和团结干部,并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对待犯错误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方针,对于那种破坏党的团结,在党内进行宗派活动、分裂活动和其他危害活动的分子,进行严肃的斗争,始终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2.9 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兴国的新考验。
  纵观历史,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种社会,一个王朝,初建时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到后来却败象丛生,直至灭亡。这种现象循环往复的发生,被人们称之为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同样面临着如何跳出这一历史怪圈的问题。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采取了许多新措施,对保持党的性质和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提出执政党要把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作为长期的任务;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一再告诫全党同志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建国初期,及时地领导全党开展了“三反”运动。党的八大鉴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和党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地强调了民主集中制问题。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在1962年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强调民主集中制问题,要求各级党委要坚持集体领导,不能第一书记个人独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64年以后多次提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指出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2.10 和壮大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如何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是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而又必须处理好的大问题。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可以争取的非劳动者的联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毛泽东在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党的独立自主原则。这实质是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决定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策略思想,从而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有的人提出还要不要统一战线的问题。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不仅要坚持,而且要扩大和发展。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和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和坚持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战略性的方针,努力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切积极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毛泽东建党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除以上所论述的以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如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党的三大法宝的思想等等。
    3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建党思想
  毛泽东建党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独创性经验作了总结和理论概括,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且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作了客观公正的比较和评价,指出:“在这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正是因为列宁建立了那么一个好的党,才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6]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在旧中国小生产十分广大、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根据地和白色恐怖下的城市,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见的壮举”。[7]党对以毛泽东为核心中央领导集体为在中国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而开创的“伟大的工程”作出了高度评价。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提出的许多正确的思想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毛泽东对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为党的建设开辟新的思路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成果,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客观,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的建设的光辉指南。毛泽东建党思想,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我们首要政治任务,是加强军队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迫切需要。要紧紧抓住用科学理论武装学员这个根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好“三个代表”三进入的工作,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大学员、广大官兵头脑中扎根,确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坚持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筹划学院建设,不断开阔新视野,确立新观念,理清新思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创新,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用新观念谋求新发展,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作风开创新局面。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贯彻“四个尊重”,充分代表和维护广大教员、学员和基层官兵的切身利益。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院党委建设,按照“十六字”方针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使党委的重大决策在决策立意上有“高度”,在决策前的酝酿中有“广度”,在决策议事中有“深度”,在决策的贯彻落实上有“力度”,以实际行动开创军事经济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 邓小平文选第2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