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2.2.3 化合物ⅢC34H70O2,白色颗粒状结晶(石油醚∶醋酸乙酯=1∶1),mp:83~85℃,溴甲酚绿反应阳性。IR (cm-1):2 917,2 848,1 707,1 432;3 000 cm-1左右宽的缔合羟基峰;γ(CH2) 720cm-1提示有-(CH2)n-(n≥4)。EI-MS(m/z):得到递减14的碎片峰,以及129,185,241等相差56的含羧基碎片峰[(CH2)nCOOH]+,提示分子为长链羧酸结构。1H-NMR(400 MHz,C5D5N) δ:5.09(1H,br,-COOH)、2.52(2H,t,J=7.3 Hz ,2-H)、1.78(2H,t,J=7.3 Hz,3-H)、1.29(50H,m,4-H~25-H)、0.835(3H,t,J=6.8 Hz,-CH3)。13C-NMR(400 MHz,C5D5N) δ:176.1 (s,-COOH)、34.9 (s,C-2),32.1(s,C-3), 29.6~30.0 (m,C-4~C-26),25.7(s,C-27),22.9(s,C-28),14.3(s,-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8]的n-tetratriacontanel的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酸。

  2.2.4 化合物ⅣC30H62O,白色鳞片状结晶(石油醚∶醋酸乙酯=1∶1),mp:85~87℃。IR (cm-1):3 406,2 917,2 849,1 463,1 432 cm-1;3000cm-1左右宽的缔合羟基峰。,EI-MS(m/z):420[M-H2O]+,递减14的碎片峰,提示分子为长链一元醇结构。1H-NMR(400MHz,C5D5N)δ:4.39(-OH)、3.86 (2H,t,J=6.5 Hz ,α-H)、1.76(2H,m,J=6.78 Hz,β-H)、1.54(2H,m,J=7.47 Hz,γ-H)、1.36(52H,m,4-H~29-H)、0.91(3H,t,J=6.5 Hz,-CH3),13C-NMR (400 MHz,C5D5N) δ:62.2(s,C-1)、33.8(s,C-2)、32.1(s,C-3)、 29.54~29.99 (m,C-4~C-27)、26.5(s,C-28)、22.8(s,C-29)、14.1(s,-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9]的 n-triacontanol的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为正三十烷醇。

  3结论

  本实验从广西余甘子叶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正三十四烷酸(Ⅲ)、正三十烷醇(Ⅳ)。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335.

  [2]周涛, 邱德文. 民族药余甘子的本草药学概况[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2, 24(3): 3.

  [3]王瑞国, 临久茂. 余甘子的研究进展[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4(2): 48.

  [4]钟振国, 曾春兰. 余甘子叶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J]. 中药材, 2008, 31(3): 428.

  [5]李宗友. 余甘子叶提取物的抗炎作用[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8, 20(4): 52.

  [6]钟振国, 曾春兰. 余甘子叶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4): 863.

  [7]曾春兰, 钟振国. 余甘子叶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8, 19(3): 580.

  [8张前军, 杨小生, 朱海燕, 等. 假木豆脂溶性成分研究 [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3(3): 270.

  [9叶冠, 彭华, 范明松, 等.十齿花化学成分研究 [J]. 中草药,2008, 39 (6): 808.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