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2.2 2组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见表1)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见表2)表1 主要疗效指标治疗前后2组比较表2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2组比较(—x±s,pg/mL)2组治疗12周后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GP组t值分别为8.879、33.469、6.610,P值均为0.000;SASP组t值分别为7.367、16.235、2.653,P值分别为0.010、0.000、0.000)。

  2.4 2组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TGP组35例有效,其中25例显效,另有23例无效,有效率为63.3%,显效率为43.1%;SASP组38例有效,其中27例显效,另有20例无效,有效率为65.5%,显效率为46.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33、0.139,P值分别为0.564、0.709)。治疗12周后,TGP组44例有效,其中33例显效,另有14例无效,有效率为75.9%,显效率为56.9%;SASP组45例有效,其中30例显效,另有13例无效,有效率为77.6%,显效率为51.7%,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48、0.313,P值分别为0.826、0.576)。

  2.5 2组不良反应情况

  TGP组有13例发生了15例次不良反应,其中10例(17.2%)为上腹不适和(或)腹部阵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有周围血白细胞减低1例、肝功能异常和镜下血尿者各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12周的疗程。SASP组有16例发生了27例次不良反应,其中12例(20.7%)有上腹不适、恶心和(或)腹部隐痛等胃肠反应,肝功能轻度异常者5例,周围血白细胞减低、镜下血尿者和药物过敏者各3例,头晕1例,经对症处理后亦均完成疗程。2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分别为:TGP组22.4%,SASP组27.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520);胃肠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GP组为8.6%,SASP组为25.9%,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42,P=0.014)。

  3 讨论

  一般认为,uSpA是指有SpA的临床和/或放射学表现,而目前又不符合任何一种肯定SpA诊断标准的综合征。根据文献报道,我国uSpA的患病率为0.64%~1.2%[5],是AS患病率的2~6倍,不少学者认为uSpA是SpA最常见的临床类型[1,4-5]。虽然多数uSpA的临床表现较轻,但如果任其发展有可能发展成典型的AS或其他致残性SpA。肖氏等[1]对154例uSpA患者进行了15年的追踪随访,结果发现有53.4%的患者发展为AS。uSpA目前均无根治办法,现行的治疗方法只能使部分患者症状控制、预后改善,而且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探索既能控制uSpA病情发展,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TGP是一种新型抗炎及免疫调节药物,有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护肝等作用[6]。Zheng等[7]研究还发现,TGP能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和滑膜细胞间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已有学者在应用NSAID联合SASP和(或)甲氨蝶呤等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TGP治疗AS[3,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TGP治疗AS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是联合其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难以了解TGP的确切效果。本研究应用随机区组法分组,治疗前2组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临床最常用于治疗uSpA的改变病情药SASP为对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TGP治疗uSpA 12周疗效与SASP基本相同,与SASP组相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较为严重的胃肠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GP治疗uSpA的安全性优于SASP。

  关于TGP治疗uSpA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Gratacos等[9]发现,SpA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上升,且与病情的活动性有一定关系。Claudepierre等[10]研究表明,SpA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与其病情活动有关联。提示IL-6、IL-10和TNF-α在uSpA患者炎症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IL-6是急性期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IL-10又称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TNF-α是参与全身与局部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本研究2组uSpA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和TNF-α以及IL-1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说明uSpA活动期不仅促炎反应增强,抑炎反应亦明显增强。抑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增高可能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促炎反应增强的自我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GP治疗12周后uSpA患者血清TNF-α、IL-6、IL-10的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提示TGP可能会抑制uSpA患者有关免疫活性细胞产生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GP对uSpA患者免疫活性细胞分泌IL-6、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强于SASP。

  综上所述,TGP治疗uSpA的疗效与SASP相近,但其胃肠道外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优于SASP;TGP对活动期uSpA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其产生疗效的机制之一;TGP对uSpA患者细胞因子异常增高的调控作用可能强于SASP。由于本研究筛除了部分病情高度活动、全身症状严重的uSpA患者,且样本量尚不够大,观察的时间只有12周。因此,该项研究结果还有待于多中心试验扩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肖征宇,曾庆馀,黄少弼,等.未分化脊柱关节病15年随防[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2):120-121.

  [2] 闵伟琪,魏 琴,李洪毓,等.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8):487-491.

  [3] 王锁良,王俊鹏,卞 红,等.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3):217-219.

  [4] 廖泽涛,古洁若.研究柏林标准以及ESSG标准和Amor标准在中国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2):89-92.

  [5] Zeng QY, Chen R, Darmawan J, et al. Rheumatic Diseases in China[J]. Arthritis Res Ther,2008,10:R17.

  [6] 高崇凯,吴 雁,王 勇,等.白芍总苷粉针剂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3):163-165.

  [7] Zheng YQ, Wei W.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suppresses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 and intervenes cytokine-signaling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synoviocytes[J]. International Immunophamacology, 2005,5:1560-1573.

  [8] 邓兆智,钟秋生,吴月芹,等.白芍总苷、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28-329.

  [9] Gratacos J, Collado A, Filella X. Serum cytokines (IL-6, TNF-alpha, IL-1 beta and IFN-gamma)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IL-6 and disease activity and severity[J]. Br J Rheumatol,1994,33(10):927-931.

  [10] Claudepierre P, Rymer JC, Chevalier X. IL-10 plasma levels correlate with disease activity in spondylaorthrppathy[J]. J Rheumatol,1997,24:1659-166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