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欣艳,张黎,范良 时间:2015-05-19
 

  1.7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有关标准。

  1.7.1 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同时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同时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7.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

  2组治疗前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a)[Lp(a)]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表1 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见表2)表2 2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3、表4)表3 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差值比较,▲▲P<0.01表4 2组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与痰瘀密切相关[4],瘀血和痰浊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主要病理因素,瘀血和痰证常相兼为患,痰瘀互结、痹阻脑脉是缺血性中风病的基本病机,并贯穿疾病的始终。尽早使用化痰通络法阻止痰、瘀对脑窍的损害,防止机体气血逆乱的发展,对其预后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治疗宜以祛风化痰、逐瘀通络为主,方选化痰通络汤治疗。方中陈皮、法半夏、茯苓、胆南星、竹沥化湿消痰浊,现代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降低全血粘度、明显抑制红细胞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作用[5];天麻祛风;僵蚕、地龙、全蝎均为虫类药,搜风通络之力极强,行气活血、逐瘀通络,配合乌梢蛇加强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经活络;枳实、大黄荡涤肠胃。诸药合用,共奏祛风豁痰、活血化瘀之功。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化痰通络法对于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研究表明,TG、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LDL-C含有血液中胆固醇总量的70%,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本观察结果显示,化痰通络汤能有效降低TC、TG、LP(a)和LDL-C,而单纯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血脂改善不明显,提示化痰通络法能改善脂肪及脂蛋白代谢,从而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3.

  [4] 杨 利,黄 燕,蔡业峰,等.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59.

  [5] 蒋文跃,杨 宇.化痰药半夏、栝楼、浙贝、石菖蒲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2,43(3):21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