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7-02-28
                          作者:李贵森 李雪娇 周岚

摘要:目的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与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以考察中药安全性问题。结论为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中药只质量标准的研究,才能使中药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药  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  不良反应
        0 引言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瑰宝。一直以来中医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大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从鱼腥草注射液的停产、停用,到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事件,以及2009年双黄连注射液致人死亡事件,中药似乎正遭遇着多事之秋。国人对中药的建立起来的信任面临着危机。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提高国人对中药的合理使用已势在必行。
        1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但中药不良反应的75%来至中药注射液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中药(古称本草)有毒。神农氏(公元前3220~3079年)尝百草的传说,几乎遍及民间,《淮南子·修务训》谓:“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大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25~220年)的《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药物分类法就是按药物有无毒性、防治疾病的主要功能和可否多服久服来区分的。即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说明传统中药理论对中药的毒性早有认识。
        2010年3月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做客新浪网,在谈到中药不良反应时说: 我国中成药有43个剂型,其中42个剂型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5%,而注射液一种剂型引起的不良反应就占了约75%。也就是说,我国的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中,有七成以上是由注射液引起的。事实上与西药相比,中药不良反应要少的多。唐镜波、吴蓬统计国内272种杂志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1980~1989年)为2316例,而仅1995年报道的西药不良反应病例就4008例。由此可看出大部分中药还是安全的。在使用中药时假如能用汤药的尽量用汤药;假如用口服制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要用注射液。
        2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原因
        2.1 中药品种复杂性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品种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同时中药还存在地区性的用药习惯不同。如北方习用的豆根为北豆根,是防己科植物蝙蛹葛的根茎;南方习用的是广豆根,是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广豆根的毒性大于山豆根,中毒原因是错把广豆根调入北方当北豆根入药,从而导致不可逆性肌肉坏死。又如木通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小木通和绣球藤的藤茎为小木通无毒。而来源于茛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称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毒。
        2.2 炮制不当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一般都要经过炮制方能应用,中药通过炮制除了增加疗效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药物的毒性。需炮制的药材不经炮制而服用,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如生半夏有大毒,经过炮制后熟半夏则毒性大减或甚微,若炮制不当,则毒性成分不能完全去除,使用后会出现口腔麻木肿痛,呕吐等不良反应[1]。
        2.3 煎煮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与器具、水质和煎煮时间等因素有关系。中药煎煮忌铁、铜、铝器[2],需用陶器、砂锅等。如中药附子应先煮1小时,则毒性可减少很多,若煎煮时问不足会引起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另外,富含绒毛的枇把叶旋复花等宜包煎,以免服用时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2.4 认识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是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关键
        2.4.1 中药注射液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成分复杂。中药的质量受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人药部位、加工炮制、储藏等多因素的影响,质量差异较大。目前制备工艺相对滞后,中药注射液的杂质是否去除干净,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对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有直接影响。
        2.4.2 患者的体质、性别、年龄、体质各不相同,对药物的反应往往也不同,其中婴幼儿、老年人比青年人多,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要谨慎。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