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降逆法治疗脑出血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谷瑞华 时间:2017-02-28
【摘要】  根据老年人阴精亏虚、体弱多瘀的特点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症状及现代研究,指出脑络瘀阻是脑出血的发病基础;阴虚阳亢是脑出血的发病环境;气火上冲是脑出血的发病诱因;提出平肝降逆是脑出血急性期的主治原则。
【关键词】  脑出血  平肝降逆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发生的脑内出血。出血部位多数在大脑半球的深部基底神经节,其次是桥脑、小脑等部。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预后较差。我们采用西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平肝降逆法,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疗法。本文就平肝降逆法治疗脑出血作一探析。
        1  脑络瘀阻是脑出血的发病基础  长期高血压,脑实质内小的穿透性动脉有微动脉瘤形成,血压聚升时破裂;或血浆蛋白在脑动脉内膜下沉积导致管壁坏死破裂,一处动脉破裂可随即产生严重的血管反应而接踵出现多处破裂造成脑血管的循环障碍。
        中医学认为,人到老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皆虚。《医林改错》云:“元气虚,则血不能达于血管,必停留而瘀。”临床所见,长期高血压患者,头晕、视物昏花、头胀刺疼、舌质黯、脉沉涩或沉滑等,均为正气不足,瘀血内阻之症。这种因虚致实,虚中挟瘀,血脉虚滞的病变机制,为劳倦、情志、饮食所伤、感受外邪等刺激,促使血压骤升而形成脑出血、奠定了发病基础。
        2  阴虚阳亢是脑出血的发病环境  《内经》云:“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指出人到四十岁后,阴精消耗过半,起居动作逐渐衰退,阴虚阳自盛;或饮食不节,嗜酒肥甘化热生痰,痰火上冲;或大怒气逆,血随气升;或烦劳过度,阳气鸱张如此原因种种,先伤五脏之真阴,使阴亏于前,阳损于后;阴陷于下,阳泛于上;阴虚不能纳其阳,血之于气,并走于上,泛于脑络,清窍失聪。导致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口眼歪斜,舌蹇语涩,半身不遂,甚则暴死的脑出血病。分析脑出血发生前的高血压期,病人眩晕头疼、目胀耳鸣、心烦急躁、健忘失眠、不耐思虑、舌红脉细数等症,均属阴虚阳亢。可见,阴虚阳亢是发生脑出血的内环境。
        3  气火上冲是发生脑出血的诱因  《内经》云:“壮火食气”清楚的提示:壮火是亢奋的病理之火,它耗散正气,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通常称为火邪。火邪伤人,可生风动血,迫血妄行。
        高血压日久,脑小动脉瘤形成,血浆蛋白沉积于脑小动脉内膜下导致管壁坏死,这些促使颅内血流速度减慢、血栓栓子加长的病理改变,即中医辨证的脑络瘀阻,成为脑出血的发病基础。人到老年,阴亏于前,阳损于后;阴陷于下,阳泛于上。为:“血之于气,并走于上”,泛于脑络形成脑出血,制造了发病环境。再遇烦劳过度,阳气鸱张;或大怒气逆,血随气升;或嗜酒肥甘,生痰化火。如此,亢奋的病理之火上炎,迫血妄行,泛溢于脑,导致脑出血。不难看出,气火上冲是脑出血的重要发病诱因。设无脑络瘀阻为基础,无阴虚阳亢的环境,即使有气火上冲的改变,也不致发生脑出血这一重病。
        4  平肝降逆是脑出血的主治原则  《阴阳应象大论》云:“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明确提示:设立治法,必须审察病邪的阴阳属性,区别病邪性质的刚柔不同。阳病调其阴,阴病调其阳,使血气安定各循常道,则阴阳协调,体健病愈。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