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零部件公司劳资冲突成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红梅 时间:2013-08-07

摘要:本文以本田零部件公司工人劳资冲突事件为案例,分析了在华外资企业劳资关系问题的复杂成因和现实表现,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跨国公司 劳资冲突 本田 罢工

  一、本田零部件公司劳资冲突事件
  位于佛山南海狮山工业园区的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本田在中国独立投资的企业,由于一线员工对薪酬的强烈不满,发生了震惊海内外的劳资冲突事件。
  引起冲突的主要导火索是本田零部件公司中日员工巨大的薪酬差异。一名普通本田员工一个月包涵所有工资补贴在内的收入共1510元,扣除保险和公积金,到手的为1211元,除去房租、生活费等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本田零部件公司不仅工资低,而且加薪缓慢。该公司的薪酬体系分为五大级别,一级是最低级别,五级是最高级别,每个大级别下面有15个小级别,共75个级别,每年评审一次,合格后就晋升一级,等于升一大级工资要15年。
  和中国工人困难的生活状况相比,公司的日本支援者却享受着高工资高福利。在本田零部件公司,科长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均为日方人员,以部长为例,每月收入可达10万元人民币以上。正是这种巨大的薪酬差异,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时间持续了十多天,进行了多次协商和谈判。最终在当地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强力调节下,工人同意了把正式员工的月最低工薪,从1544元上调至1910元,整体涨薪24%的解决方案。
  
  二、本田零部件公司劳资冲突成因分析
  这场劳资冲突事件使得本田在中国所有的生产线一度陷入瘫痪,更引发了社会大众对中国一线工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担忧,反击了国外投资者压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现实。因此,认真分析此次劳资冲突的成因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工人阶级境况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1.本田零部件公司劳资冲突的员工因素分析
  (1)员工背景单一解决问题的途径有限。本田零部件公司一线工人相较于一般企业的管理层而言,学历较低,遇到劳资纠纷问题时,能够想到的处理方法和手段非常有限。加上这些工人大多是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人员,来自以务农为主的贫寒家庭,社会背景单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较少,一旦遇到什么难题,能够寻求帮助的途径很少,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去寻求解决现有矛盾的方案。同时,由于拥有相同的背景和面临相同的困惑,工人们内部交流沟通顺畅,容易形成较高的凝聚力,于是极可能采取罢工这种集体向企业抗议的方式来争取自身利益。
  (2)员工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罢工动机。双因素理论认为,员工对工作不满一般基于两个方面,保障基本生活物质需要的“保健因素”和改善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满足员工的需求,才能使员工对工作负有责任感和热情,提高生产效率。本田零部件公司工人的工资水平连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都难以满足,不符合“保健因素”要求。同时,在薪酬体系上,工资层级多导致加薪缓慢;在职位体系上,公司科长以上管理人员皆由日方员工担任,致使员工遭遇晋升的“天花板”效应,根本没有“激励因素”可言。本田零部件公司工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需求公司都没有予以满足,导致生活困难,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在外部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企图以罢工来向企业施加压力,使企业对薪酬水平做出调整。
  2.本田零部件公司劳资冲突的组织因素分析
  (1)低薪酬战略导致员工生活困难。据调查研究显示,佛山的产业收入水平和其经济发展地位有一定的差距,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还处于社会的低端。本田工人一个月一千二百余元的工资水平,只能较低水平地维持个人基本日常生活需要。另外,公司的加薪体系繁杂,正常情况下,升一大级工资需要十五年,从一名老员工三年加薪三小级合计111元的情况看来,每一年评审合格后所加的薪水额度也非常少,这种加薪层级多额度少的境况会让工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失去信心,生活在担忧之中。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