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楚天骄 时间:2013-02-15
  3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快速增加,无疑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首先,跨国公司研发资源的投入,弥补了中国研发资源的不足;其次,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本土创新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再次,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作为本土创新体系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结合点,有助于扩大本土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促进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
  但是,必须看到,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也对我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扩大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由于跨国公司倾向于在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设立研发机构,从而进一步带来研发资源在少数创新中心区域的集中,并导致创新资源向这些区域的进一步集聚,从而扩大区域差异。那些创新能力弱的区域将加速边缘化。按照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对中国31个省市区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北京、上海和广东是目前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三个区域,同时,它们也是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最为集中的三个区域,这一现象的出现证实了该趋势的存在。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异过大,将危害区域创新体系整体功能的提升。
  第二,进一步加大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化。北京、上海和广东具有不同的创新特点。这里仍借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该小组将区域创新能力分解为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种能力。北京的创新优势主要表现为雄厚的基础研究力量和较好的创新支撑环境,最明显的劣势是知识获取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上海的优势是各种能力较为均衡,其中尤以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最为突出;广东的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位,其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都较好,而由于创新资源不足导致的知识创造能力不强则是其最大的劣势。跨国公司在这三个省市设立的研发机构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从数量上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域分布状况是北京41%,上海35%,广东9%。从行业分布看,北京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多以I1r业为主;汽车、化工业是上海1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重头,比重超过50%;在广东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则基本聚焦在IT和电子业。从研发机构的性质看,跨国公司在北京的研发机构中从事基础研究的占相当比例,而在广东的研发机构则主要从事应用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布局状况与三个省市创新能力的特点和产业基础具有一致性: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是看重其雄厚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出色的IT人才资源;在上海和广东设立研发机构则看重的是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其分布领域同这两个省市的优势产业一致。可见,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入,使区域原有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扩大区域之间的分化,损害其综合发展能力。

  第三,改变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按照《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2005~2006)》提供的数据,我国目前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上呈金字塔形结构,即少数创新能力强的区域位于塔尖,大部分创新能力一般的区域构成宽大的塔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少数创新能力很强区域的集聚及其间接导致的研发资源向这些区域的集聚,将使原来具有一般创新能力的区域由于研发资源的流失而沦落为创新能力低的区域,从而出现一般创新能力区域萎缩,而创新能力高的区域和创新能力低的区域膨胀的现象,形成哑铃形结构。区域创新体系结构的变化还会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在金字塔形结构中,创新能力高的区域的创新可以通过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向创新能力一般的区域扩散,经过创新能力一般的区域对所接受的技术的改进,向创新能力低的区域扩散,从而较为方便地实现创新的梯度转移,同时,创新能力高的区域产生的创新的市场价值在扩散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创新的投入得到经济回报。在哑铃形结构中,由于技术差距过大,创新能力高的区域同创新能力低的区域之间的技术扩散较为困难,前者将更多地同跨国公司研发网络之间发生知识流动,而不利于通过技术扩散带动国内创新能力弱的区域提高技术水平。
  4应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域创新政策调整思路
  鉴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对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来的挑战,有必要对当前的区域创新政策进行调整,从而既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又尽可能地减少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首先,正确认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将其纳入我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其节点作用,扩大其溢出效应。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与跨国公司研发网络接合的节点,具有作用。针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之着重点在于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创新主体的互动,将其根植入区域创新体系,从而真正发挥其溢出效应。
  其次,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应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劣势所在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在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人驻的同时,注重本土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和不断提高,避免陷入路径依赖的困境。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具有强化东道国创新中心路径依赖的作用,因此这些区域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利用产业政策引导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本区域。
  第三,统筹考虑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注重加强区域间联系,真正发挥创新中心的技术创新扩散作用,促进和带动创新能力弱的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进入有助于促进创新中心提高创新水平,这些先进区域应肩负起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提升整个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水平的重任。
  第四,重视创新能力一般省区的创新水平的提高,使其在促使中西部地区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也更好地扮演技术创新转移中转站的角色。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的投入,使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更加合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