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俊荣 冉勇 时间:2014-06-01
  摘要:本文在分析建立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考虑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阐述了具体指标的选择及评价权重的确定。希望能为施工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一个框架,一种模式,一个参考。
  施工企业发展既要关注企业自身利益,同时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注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以绩效三棱柱为指导思想,平衡记分卡为指导框架,使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配套制度与组织机构建设,遵照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原则,构建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一 建立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一)行业特点的要求
  不同企业因为所处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管理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其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也会有所不同。但同一行业的企业有着共同特点,对绩效评价体系有着共同需求。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行业特点非常明显,具有产品单件性、人员的流动性、对环境的影响性等行业特点,我们在建立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要对这些特点予以充分考虑。
  
  (二)企业规模的影响
  企业规模大小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要与企业规模相适应,以满足企业需要为标准,不能过于繁杂或简单。一个中小企业建立庞大的绩效评价体系显然是不合适的,大中型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过于简单,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实施成本的考虑
  企业存在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获利,做任何事都要考虑成本,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最大效益。如果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花费成本过高,超出其带来的管理效益,则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在考虑所能承受实施成本的前提下量力而行。
  
  (四)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绩效评价是垒员性工作,要求企业人员、尤其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要能正确判断企业是否应当实施绩效评价,何种评价方法更适合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具备适时调整纠偏的能力。操作层人员要有能力通过绩效评价把自身工作与企业目标联系在一起。
  
  二 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绩效评价制度
  制度是人类设计的可实施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根据笔者的理解,绩效评价制度可定义为:是绩效评价主体为了实现其目标,制定的一系列约束并激励客体行为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的总称。制度非常重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作保障,任何企业都无法正常运行。
  
  (二)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的确定是指标选择的前题。在笔者注意到不少论著中的评价方法理论性太强难以操作。本文建立施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初衷就是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因此,首先选定使用综合评价方法,即以绩效三棱柱为指导思想,平衡记分卡为指导性框架,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融为一体的评价方法;其次参照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数。
  
  (三)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是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与核心,评价指标选择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本文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选择:一是全面系统原则。一方面要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垒面平衡,另一方面要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二是科学实用性。指标的选择不但要科学,而且要实用。指标过细,重点不突出;指标过粗,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水平。三是成本效益原则。有些指标从理论上说很科学很有用,但取得成本过大也不可取。
  
  (四)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要通过一定的指标来评价,但是计算出的指标是优是劣,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有很多种,例如历史标准、预算标准、经验标准、行业标准、竞争标准等。标准的选择要根据评价目的决定。本文选择预算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将行业标准和企业历史标准结合起来,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