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卢静 时间:2014-01-03
   论文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教学 影响与对策 
    论文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较以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作出了重大调整。高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应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特点,遵循新准则进行适时转化。本文在结合新准则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一、2006年8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会计术语与国际的趋同,与原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新的理念 
  1.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为目标,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外,新准则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准则不再强调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计量属,而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体现。 
  2.资产负债观的引入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我国原会计准则强调配比原则的运用,计量收益倾向于收入费用观。新会计准则提出了资产负债观,更加强调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注重相关性原则的运用,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公共利益核心理念。新会计准则引入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法,将原基本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删去,不再作为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继续保留了其余各项,并突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强调会计的目标为广大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 
  3.在成本核算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改进了成本核算项目和方法。 
  4.明确了“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可以看出,会计目标由改革前的主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者、债权人服务变成主要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服务,增加了社会公众这一主体,隐含地提出了报表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实现了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 
  5.重确认、计量、报告,轻记录。新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中强调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第1至29号准则中都使用了“为了规范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的提法。由过去的会计制度“重记录与报告,轻确认与计量”向“重确认、计量、报告,轻记录”转变。 
  二、新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教学内容的影响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38个会计准则涉及内容多,知识点多,而在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对《基础会计》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基础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一般原则”的修改及更名、对会计要素的规范及重新定义、对有些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修改等方面。 
  2.新会计准则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影响。《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与当前会计实务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导致《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比如,在我国新会计体系中,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增加了教学难度。 
  3.新会计准则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影响。《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本上是专题性质的,不能形成一个体系,前后内容没有更多的逻辑关系。就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教学的影响看,37项具体会计准则要影响到财务会计,而财务会计仅分成中级、高级财务会计两个层次,如果确定了中财级务会计的讲授内容,剩下的内容都应纳入高级财务会计范畴中。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