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种粮大户现状及培育途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师存烜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互助县种粮大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种粮大户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兴粮等方面的作用,提出培育与发展种粮大户的措施,以为种粮大户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粮大户;发展现状;问题;培育措施;青海互助
  
  1互助县种粮大户的现状与特点
  1.1数量不多,面积较小
  互助县现有种粮大户831户,经营面积2 095 hm2(其中3.33~6.67 hm2的种粮大户16户,面积60.93 hm2),总承包面积1 452.17 hm2,大部分大户面积在2.00~3.33 hm2,户均承包面积达2.52 hm2,且种粮大户全是本乡本土的,耕地来源既有反租承包的,也有土地流转和荒地开发的。
  1.2规模效益不高
  据对种粮大户经济效益摸底调查,按承包耕地2 hm2的规模,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后,一般当年可获得纯收入1.0~1.5万元,高者达2万元,其单位面积效益仅是一般种粮农户的1.0~1.5倍。
  1.3分布不平衡
  由于互助县各乡镇情况不同,种粮大户的地区分布也不均衡。大多分布在浅山和脑山乡镇,由于浅脑山人均占用耕地多,极易产生种粮大户,而川水地区种粮大户较少。
  2存在的问题
  2.1农田基础设施差
  种粮大户承包的耕地一般都处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为山区坡耕地,农田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仅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而且加大了生产成本。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路网不配套,机耕路较少,路面状况十分差,不利于机械运输与作业,甚至在有的地方步行也较为艰难[1];二是无排灌设施,易遭受自然灾害;三是晒场小,仓贮条件差,当作物收获后一时难以销售时,因含水量高,易发生霉变,如收获期遇阴雨天往往损失更大;四是由于受环境条件制约很难发展机械化作业,耕作、运输、全靠人工人力,加大了生产成本。
  2.2资金严重不足
  实行规模粮食生产,需要有效的资金投入。一方面,种粮大户在上缴一定数量的承包费后,结余资金较少,而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又需要一定的资金,使资金愈加紧缺,更谈不上购买大型农机具;另一方面,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于是种粮大户主要通过民间(高息)借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既加大了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投入与产出水平。另外,有一部分农户采取播种季节在个体经商户赊欠农资,收获作物后以物抵扣的方法,但同样需要付出高额的利息。
  2.3政策扶持、技术服务不到位
  长期以来,各级农业农技部门对种粮大户关注不够,大多数种粮大户没有得到经作和养殖大户同样的关注与政策扶助服务,基层农技人员常因经费不足、技术更新慢等因素,很难钻研和推广业务。而种粮大户对科技要求迫切,但自身素质又较低(9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对农技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调研活动中,种粮大户一致要求各级加大农技服务力度,尤其是在技术培训、统一供种、防病治虫、配方施肥等方面,真正将技术传送给各种粮大户,把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
  2.4粮食销售问题依然突出
  种粮大户由于没有晒场和仓贮条件,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粮食收获后必须及时销售,否则易造成霉变等损失。目前随着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价格趋升,销售顺畅,粮食不易出现滞销积压,但是种粮大户的粮食销售渠道仅限制在个体经营户收购,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级压价现象,市场风险不容忽视[2]。
  2.5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政策,令广大种粮大户欢欣鼓舞,信心倍增。但是,外部的发展环境仍有一些令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如耕地承包不够规范,承包年限较短(1~2年为主),同时土地流转也不符合规范,后期纠纷较多,出现矛盾调处难度增加,不利于种粮大户的培育和发展。
  3培育与发展种粮大户的必要性
  3.1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粮食产业是效益比较低的产业,但由于种粮大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也有利于实现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大势所趋,随着大量农户外迁,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限的耕地必将集中到有经验的种粮者手中,从长远发展来看,发展粮食生产也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因此,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推动,培育和发展种食大户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推进粮食规模种植,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并获得更好的利润回报。因此,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可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3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实施科技兴粮的有效措施
  发展粮食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行科技兴粮。种粮大户科技意识强,对科技要求迫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易于接受,如在品种选择上,选用市场适销的优质高产品种;在病虫防治上,基本能按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适期防治;在肥料施用上,更加注重肥料施用品种、数量和时间[3],力求降本增产等。此外,有的种粮大户还发展成为农资经销商、农机专业户,为周边农民提供技术、物资等服务。开展科技示范,实施科技项目,种植大户无疑也是最好的载体。
  3.4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是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
  农业的发展要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这样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粮食属土地密集型产业,推行规模经营优势明显[4]。将互助县边远地区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或抛荒、半抛荒的耕地,通过有效流转发包给种粮大户,进行投资开发,精心耕种,变荒地为高产良田,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而且促进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4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的措施
  4.1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
  种粮大户类型较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侧重。必须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摸准现状,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当前或近阶段应就农业补贴、农技服务、竞标承包与标价控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灾害保险和农资产品质量与价格监管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制定新政策、新办法,为种粮大户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2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良好的生产条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降低风险、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保各级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向种粮大户倾斜。要将种粮大户承包的农田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范围,集中投入,实施路、田、水、沟、林综合改造[5],切实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建晒场和仓贮设施,满足种粮大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