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惠 杨奎花 时间:2015-01-02
  摘要综述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征,对新疆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概念;特征;问题;发展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bstractConcepts and characters of mo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were summarized,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in Xinjiang were analyzed,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concept;character;problems;countermeasures; Xing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原总面积5 733.33万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7,其中可利用面积4 800万hm2。广褒草原为新疆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1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征
  1.1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现代生态畜牧业(Me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1]。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1.2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生态畜牧业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在生态畜牧业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3]。
  2新疆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2.1草原严重超载放牧
  草原资源是可更新而不可再生的资源,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要求畜牧业更快地发展,以满足其不断的增长需求。为此,违背科学规律的掠夺式经营会造成草原的“三化”。统计资料显示,新疆天然草地正以每年0.5%的速度退化。目前全疆85%的天然草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其中37.5%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30%~50%。1996—2007年间,由于开垦和建设征占用地,使全区天然草原面积减少了约100万hm2;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
  2.2畜牧业生产污染严重
  2007年,新疆自治区年内牲畜出栏4 717万头(只),全年畜禽排泄量相当可观。畜牧业生产方式尚未得到彻底改变。有些农户散养、人畜混居,致使房前屋后畜禽排泄物横溢,严重污染村镇环境。近年来,虽然加快了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部分牲畜已进入小区饲养,村镇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但由于一家一户饲养畜禽的比例仍然较高,其生产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所以治污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还发现在兴建畜牧小区过程中,部分业主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往往忽略治污配套工程建设,致使畜牧小区又成为新的污染源,村镇污染转移成为新的农村面源污染。
  2.3科学技术推广滞后
  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新疆自治区畜牧科研、推广服务体系已趋完善,但是畜牧、兽医、草原3站,尤其是基层3站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老化、毁损严重,紧急应对大灾大疫的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人员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局面。
  2.4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目前,新疆自治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畜产品深加工的规模档次还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围绕全区畜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的企业少,尤其缺乏跨越国际贸易绿色和技术壁垒的实力。此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现有的行业、专业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松散,覆盖面低,功能不强,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