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永利 许爽 时间:2015-01-02
  摘要对西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指出西安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以为西安市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趋势;发展对策;陕西西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既适应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又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因此,要立足西安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1]。
  1西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针,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目标,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着力构建都市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
  1.1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现
  在全市形成临潼10万头奶牛、周至1.3万hm2猕猴桃、阎良6 700 m2瓜菜、秦岭北麓2万hm2旅游观光农业四大特色板块和西阎路果蔬产业带等12条产业带。粮食、蔬菜总产均稳定在210万t左右。粮经作物面积比由2002年的81∶19调整到目前的72∶28。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水果良种实现了全覆盖。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农业增加值由2002年47.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3.45亿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0.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 641元增加到2008年的5 212元,将近翻了1番,连续5年实现2位数增长。
  1.3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增强
  全市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00个,形成5条覆盖全市的农产品加工龙形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20家,经营收入14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21个,会员20万人,带动农户62万户。
  1.4农业科技创新与教育培训取得好成果
  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农业信息网已经普及到村,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4.89万kW,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1.5产业融合性进一步增强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市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和渗透,体制建设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性进一步增强,农业功能的多样性和生活服务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科技、信息、市场等创新性资源作用更加明显,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增强。
  2西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
  对西安农业定位、发展模式和突破口的选择还不够全面;破解发展难题的新办法、新举措不够;在解决土地流转、农业融资等问题时畏难情绪大,思考不深,敢为人先的意识不强。
  2.2发展方式不够科学化,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设施农业面积小,农业科研力量薄弱,高科技农业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畜牧业规模化水平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主导产业效益不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
  2.3发展措施不够得力
  组织区县、乡镇实施农业重大项目的效果不理想,县乡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薄弱;在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招商引资、农民创业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上,新办法不多,新措施不力。
  2.4发展成效有待提高
  近年来,西安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从2002年到2008年,绝对值差额由4 543元上升至9 995元。与15个副省级城市比较,西安市农民收入一直处于落后位置,绝对差额差距越来越大。
  2.5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西安市的农业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统筹各方、综合协调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难度较大,农业科研推广力量分散,资源、成果共享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业执法机构不强,标准较低,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3西安市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3.1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我国农业生产在相当多的地方表现为农户耕种面积小而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须通过外部生产要素的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3.2农业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农民种养殖致富的重要渠道。随着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设施农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3.3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加快
  农业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科技,逐步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通过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西安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3.4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农业产业链条形式由最初的“公司+农户”逐渐发展到“公司+基地+农户”,又进一步发展为“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形式。随着农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走出去”成为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出路。
  3.5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逐步加快,其特点主要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本组织成员,提高成员的收入”为宗旨。可以预料,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逐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有更大的发展,成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形式。
  4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现代农业具有比传统农业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十化”,即科学技术化、企业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生产集约化、分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农民组织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农业行政和经济活动法制化。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因此,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支持和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利用优惠政策引导城市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做到观念引领,规划先行,条件保障,产业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合作推进,科教人才支撑,流通疏导,体制护航。
  4.1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一是重规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现明确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及保障措施等,以科学规划争取政策支持、包装项目、吸引投资等;二是重统筹。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地把握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分清轻重缓急和现实可能,制定分步实施方案,既要解决当前发展最迫切的难题,让农民普遍得到实惠,又要确保都市农业建设目标及发展格局的实现;三是重整体。发展现代农业要将全市农业的发展通盘考虑,涉及到区域产业定位、功能分布、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还要考虑全市的整体发展,使各区县的发展相对平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