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田志锋  孟文献  沈植国 单锦娜

  摘要根据中红杨的生长特性,总结其繁育技术与栽植管理措施,介绍其开发利用前景,以为中红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红杨;繁育技术;栽植管理;开发利用
  
  中红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 zhonghong)是河南省林科院于2000年春发现的一个2025杨树芽变品种。通过5年观察,发现其从发芽到初夏(华北地区为6月中旬)整株叶片及新发嫩枝为靓丽的玫瑰红色,初夏至10月中旬新发嫩叶及嫩枝为鲜艳的紫红色,而中下部成熟叶片则变为红绿色,10月中旬以后整株叶片逐渐变为杏红色,直至落叶。整个生长季节中华红叶杨叶色季相变化明显,并且表现十分稳定。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权[1]。
  1繁育技术
  1.1扦插育苗
  1.1.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具备灌溉条件,且土壤质地肥沃、疏松的地块。
  1.1.2整地作床。一般在春、秋2季进行犁地,以秋季犁地为宜,耕地深度在一般土壤25~35 cm层次。结合犁地,施入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2.5~37.5 t/hm2。翌年3月耙地前,再施入钾肥300 kg/hm2、氮肥150~300 kg/hm2、硫酸亚铁225 kg/hm2。扦插前作低床,规格为10 m×2 m。埂高20 cm,多采用南北走向。要求做到埂直、床平。宜在春季扦插前进行。
  1.1.3截制插穗。插穗的粗度以0.8~1.6 cm为宜,长度13~15 cm,上切口距芽1.0~1.5 cm,下切口距芽0.5 cm,切口平滑,避免劈裂,注意保护好芽体不被损坏。插穗要按粗细分级,每50根1捆。
  1.1.4插穗的贮藏。对于越冬的中红杨插穗,采用室外湿沙贮藏的方法。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沟,沟宽1 m、深0.6~0.8 m,长度以接穗数量而定。其基本要求是:避免插穗接触土壤,接穗平放或直立,层间用湿沙隔离。湿沙的含水量为60%,以用手用力握之,不流出水,松手后沙团不散为宜。注意每隔一定距离(1.0~1.5 m)立秸秆束做通气孔。在早春2月气温回升时,要注意检查,防止插穗发热。
  1.1.5扦插。硬枝扦插多在春季进行,也可以秋季扦插。春插宜早,一般在腋芽萌动前进行,秋插在土壤冻结前进行。扦插方法有直插和斜插2种,以直插为佳。插穗在扦插前最好用水浸泡,用流水或容器浸泡均可,浸泡时间一般为4~8 h。插时可将插穗全部插入土中,上端与地面相平,周围踩实,浇水后插穗最上端的1个芽自然露出地面。秋季扦插时,要注意插穗上面覆土或采用覆膜措施。一般栽植6.00万~6.75万株/hm2
  1.1.6灌溉与排水。①灌溉。扦插后,育苗地要立即浇水,7 d后第2次浇水,15 d后浇第3次水。实践证明,这3次浇水是决定插穗成活的关键。灌水次数不宜过多,以免降低土壤温度和影响土壤通气而不利于插穗生根。若土壤水分过多,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会导致插穗底部腐烂死亡。苗木生根后要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5月进入正常管理,5—9月每15 d浇1次水,天旱天涝时适当增减浇水次数。经验表明,在5月下旬采用“蹲苗”的方法并适当控制浇水,可控制苗木的高生长,促使根部生长,使其发育良好,对苗木旺季生长非常有利。进入9月后,每月浇1次水即可。对越冬苗木,在入冬后要浇1次封冻水。②排水。要注意雨季排水,勿使育苗地积水。
  1.1.7追肥。6月开始追肥,以尿素为主,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6—8月每隔15 d施肥1次,每次施用量150~225 kg/hm2。进入9月后要停止追肥。追肥方式分沟施、浇施和撒施3种。沟施:在苗木行间开沟施肥,沟深6~10 cm,施后覆土。浇施:先把肥料加水稀释,再浇于苗行间,然后灌水。撒施:将肥料均匀撒于苗床,然后灌水。以上3种方法以沟施效果最好,利用率最高。此外,还有根外追肥,即叶面追肥,此方法仅作为补给营养的一种辅助措施。
  1.1.8中耕除草。扦插后的第1个月,要浅锄2次,以除草为目的,勿伤根系;5—8月,以松土除草为目的,每月深锄2次;进入9月后,每月深锄1次。中耕除草宜在每次灌溉或降雨后进行。
  1.1.9除萌及抹芽。在插穗成活后要及时选留1枝新稍培养苗干,除掉基部多余的萌生条,这项工作在插穗上的芽萌发1个月内进行。进入6月后,要及时抹掉苗干上萌动的侧芽和嫩枝,以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2-3]。
  1.2嫁接育苗
  为加快繁育速度,迅速扩繁,可采用嫁接育苗技术,为提高接穗利用率,适宜采用芽接。
  1.2.1砧木选择。以一年生2025杨为最佳。
  1.2.2嫁接时期。每年3、4月,取芽眼饱满的接穗,用带木质部的芽眼进行嵌芽接。接穗随采随用,剩余接穗要及时用湿沙贮藏于阴凉通风处,以备使用。5月下旬至7月,带木质芽接效果也较好。秋季芽接成活后,因生长期较短,可“闷芽”越冬到翌年。第2年芽萌发前剪去上部的砧木,进行正常管护。要求接穗枝条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嫁接操作要避开雨天,防止雨水渗入影响成活。
  1.2.3嫁接苗管理。①及时清除萌蘖。嫁接后,砧木嫁接口下部的芽常会萌发,必须经常检查,及时清除萌蘖,以免影响接芽生长。②补接。嫁接3周后,要检查接穗是否成活,如果不成活,要及时补接。③适时解绑、绑扶。成活后,及时将绑条割断,以免出现缢痕,影响生长。当嫁接苗木长至20 cm时,应及时进行绑扶,以防被风吹断。④肥水管理。待嫁接的苗木成活后,应及时追肥,并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浇水后或雨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4]。
  2栽植管理
  2.1苗木处理
  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都要防止苗木失水。苗木起运中要注意保护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鲜、湿润,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妥善假植。在栽植前,最好用清水浸泡1~2 d。
  2.2栽植方法
  春季落叶后及春季萌芽前栽植。栽植深度根据土壤条件而定,在较干旱疏松的土壤中栽植60 cm左右为宜,该深度可增加苗木的生根量,提高抗旱抗风能力,而在比较粘重的土壤和低洼地不宜深栽。造林时要求大穴栽植,扶正,栽直,分层填土,分层踩实,使苗木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浇透水,水渗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5]。
  3病虫害防治
  3.1主要病害
  3.1.1杨皮层溃疡。在皮层出现大小不同的粟色斑,然后变褐或黑色。病斑处凹陷,或呈小皮包状。用刀背挠起,可见下面组织呈褐色甚至发黑,比正常组织潮湿。后期皮层鼓起,潮湿条件下皮层破裂,排出乳黄色黏液。该病全年发生,5—6月及9—10月为高峰发病期。可喷施1%波尔多液或0.5%次氯化铜水液进行防治,在6月中旬至9月初喷施效果良好。
  3.1.2杨水泡溃疡。树皮孔附近发生泡状、圆形小斑、渐水泡变大,充满褐色液体。水泡破裂后水液遇空气变为黑褐色,病斑连在一起时成大块病斑,导致植株死亡。以50%代森铵100倍液喷防效果最好,用退菌特100倍液、10倍碱水或3 °Bé石硫合剂防治亦可。同时还要改善生长条件,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