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优673在建西镇作再生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兴华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宜优673在建西镇作再生稻栽培的种植表现,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宜优673;再生稻;高产栽培;建西镇
  
  建西镇位于顺昌县东南部,地处117°57′E、26°48′N,海拨370 m,耕地面积984.4 hm2,其中适宜种植再生稻面积500.5 hm2,占耕地面积50.8%。全镇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山高谷深,山清水秀,雨量充沛,水田有机质含量达28 g/kg,属中上等水平,该地力水平的土地占水田面积的55%~75%;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108 g/kg,属中等水平,该水平的土地占水田面积的84%;水田多为青底灰泥田,占86%。因此,根据现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对发展再生稻种植十分有利。再生稻1次播种2次收获,具有省力、省工、省成本的高效作用,是建西镇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该品种在建西镇示范种植,表现为根系发达,茎秆粗状,分蘖力、再生力较强,长势旺盛,株叶形态结构理想,成熟期转色佳,不早衰,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1]。株高110~115 cm,穗长24.5 cm,每穗总粒数142粒,结实率82%,千粒重31 g,有效穗255万~270万株/hm2。
  1.2稻米品质
  宜优673的糙米率81.7%,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9%,粒长7.4 mm,长宽比3,垩白粒率20%,垩白度4.6%,胶稠度86 mm,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10.4%,米质优,适口性好。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7项米质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米质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2-3]。
  1.3生育期
  宜优673在建西镇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稻148 d,再生季62 d,2季共210 d左右。
  1.4产量表现
  宜优673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宜香IA×福恢673配制而成的三系汕型杂优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建西镇引进宜优673作再生稻试种4 700 m2,头季和再生季的平均产量达12 849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7.5%,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在际滨、科头、慈太、际会、路兹、元峰等6个村示范种植325.5 hm2,头季和再生季的平均产量达12 953.4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7.7%,达极显著水平。再生稻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
  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头季稻栽培
  2.1.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建西镇的栽培试验中,水稻安全齐穗期为9月15日,所以,头季稻必须在3月15日前播种结束,8月15日前完熟收割结束,再生季于9月15日前安全齐穗。大田用种量30 kg/hm2,秧田播种量150 kg/hm2,播后覆盖薄膜[5]。秧苗一叶一心期用15%多效唑750 kg/hm2对水450 kg/hm2喷施。秧苗 期施好基肥、断乳肥、送嫁肥。秧龄掌握在35~40 d。
  2.1.2畦厢式栽培,间歇性沟灌。开好围沟,实行畦厢式种植,结合间歇性沟灌,这是改善土壤还原性,培育形态发达、机能高而持久的根系的有效途径。畦栽沟灌的水稻,成熟期根重增加25%左右,伤流量增加20%左右,根系发达,青枝蜡秆,有利于再生季的芽壮及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