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茶陵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御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颜中林 史艳珠 时间:2015-01-02

  摘要根据2009年茶陵县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总结了气象因素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并提出防御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气象因素;影响;防御措施;湖南茶陵;2009年
  
  茶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适宜,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为茶陵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其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兼多种经济作物,是湖南著名的水稻种植重点县。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病虫害有一定的发展势头,导致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下滑,因此要分析研究水稻生长期的气象条件,最大限度地防止水稻病虫害发生[1]。笔者利用2009年茶陵县气象站气温、降水等资料以及对水稻种植区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对策。
  
  1茶陵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岗、平俱备,红壤、水稻土和山地黄壤兼有。其中部朝西南开口的走廊状盆地,成为西南暖湿气流的天然通道,为水稻生产提供了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农业气候资源。2009年,茶陵县农业部门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在气象条件和其他因素影响下,2009年茶陵县水稻以稻飞虱、稻瘟病等为主的重大病虫害发生严重,并交替危害早、中晚稻生产。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为: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中等发生(2级),稻瘟病中等偏轻发生(3级),纹枯病大发生(4级),全县早稻病虫草鼠发生面积为8.6万公顷次,防治10.07万公顷次,实际损失363 t,较2008年减少2.4万公顷次,减少损失12 t;中晚稻病虫发生趋势为:纹枯病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2.39万hm2;稻飞虱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2.87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2.43万公顷次;二化螟中等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77万公顷次;稻瘟病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3 333.33 hm2;稻曲病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07万hm2;细菌性条斑病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1万hm2。
  
  2气象因素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影响水稻虫害生长、繁育和迁移活动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温度、降水、湿度、光照和风等,其综合影响对于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是温度。2008年11—12月茶陵县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11月气温在15 ℃以上的天数超过20 d,12月为16 d;2009年6月,茶陵县有8 d高温在34 ℃以上,尤其是7月至8月上旬,气温超过35 ℃的天数接近20 d。二是降水。2009年茶陵县水稻生长期降水较少。2009年1月1日至7月22日,茶陵县总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均值偏少,7月22日达到中等干旱程度。影响水稻的害虫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能决定害虫的地理分布、发生的世代和时期,决定其发育速度。据研究,20~30 ℃是虫类繁殖生长的最适温度,10~40 ℃为有效温区,-10~10 ℃或40~45 ℃时停止发育,-10 ℃以下、45 ℃以上为致死温区。温度达到适温区时,幼虫生长快,发育健全,繁殖力强,寿命长;在有效温区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另一重要因子是湿度,湿度对病害的发病高峰、严重程度有较大影响,相对湿度70%~90%时最易发生,空气湿度较小时不易发生。通常情况下,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关联综合作用的,当温湿条件都适合时,病原物就会大量繁殖和生长[2]。冬暖干旱天气为病虫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有利于病菌孢子和虫卵的安全越冬,春暖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易导致春季病虫害偏重发生。早春天气回暖早,气温上升快,当温度和湿度条件相适宜时,病虫发生早,繁殖快,并且迅速蔓延。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茶陵县气温较常年偏高,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造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快速、大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