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玉芹 苏成军 时间:2015-01-02
  摘要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是推广果实套袋后出现的一种新病。总结了该病的病害症状及发生机理,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容易与果面黑点病混淆的2种病害的区分方法进行介绍,以为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症状;发生机理;防治措施
  
  苹果套袋可显著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和外观品质,增加苹果经济效益。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苹果果面黑点病问题。2009年虞城县张集镇红富士果园果面黑点病病果率轻者达5%~10%,重者达30%以上,个别园片达70%,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在商丘市苹果主产区进行了3年调查,现将其症状、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症状
  果面黑点病多发生在套袋苹果的萼洼和果顶部位,严重时在果实胴部也有发生,不套袋的苹果一般不发生。发病初期,果实萼洼周围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针状小黑点,黑点渐次扩展至直径1~3 mm大小不等的近圆形黑色斑点,还有的在黑色斑点上有小白点。病斑只发生在果实表皮,不深入果肉,口尝无苦味,不会引起果肉溃烂,贮存期也不扩展蔓延,对内在品质没有影响,但对外观质量和市场售价影响很大。
  2发生机理
  据最新研究鉴定,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主要由粉红聚端孢霉菌[Trichothec ium roseum(Bull.)link]侵染所致,该病菌为半知菌亚门中的弱寄生菌,越冬场所十分广泛,春季随气流传播,在苹果花后首先侵染果实的萼片和花器的残余组织,在萼洼内大量繁殖。该病菌适应于高温,在30 ℃仍旺盛生长,8 ℃下致病力降低,4 ℃下不致病。苹果套袋后,果实表皮细胞幼嫩,抗性差,而袋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在袋内萼洼处繁殖,并从果实皮孔侵入引发果面黑点病。
  在黄河故道地区,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于6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上旬至8月上旬的盛夏雨季是发生盛期,8月下旬后逐渐停止。地势低洼、树冠郁闭、降雨频繁、高温高湿、树势旺盛、施氮肥多的果园,发病多而重。套袋果之所以易发此病,是因果实在袋内透气性差、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下雨后袋内积水,纸袋湿后迟迟不干,甚至粘贴在果面上而加重湿度和透气不畅,更会加重发生。不套袋果不受袋内小气候环境的影响,通风透光好,散热散湿快,致使这种弱寄生菌难以侵染。
  3防治措施
  3.1加强肥水,提高抗病力
  苹果采收后增施有机肥,8月下旬追施磷钾肥,在这2个时期施肥能显著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雨季时要及时排除树盘积水,中耕松土,降低果园小气候湿度,减少病发环境[1]。
  3.2选用优质果袋
  果袋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套袋效果,而且与此病发生轻重关系很大。因此,外纸袋一定要选用木桨纸,且纸质厚薄要适中,柔软细韧,透气性好,遮光性强,不渗水,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边口胶合严;内袋要不褪色,蜡质好且涂蜡均匀,抗水,在高温日晒下不溶水[2]。目前,以日本产的“小林”袋、台湾产的“佳田”袋和国产的“凯祥”袋质量较好。膜袋要用原生聚乙烯塑料膜压制(忌用再生膜),透气孔多的为好。用优质果袋套袋后,袋内的水汽可以及时排出,降低袋内湿度,病菌不易侵染、繁殖,从而降低果面黑点病的发生率。干旱年份,果袋质量对果面黑点病的影响不明显,而在降雨多的年份,使用果袋质量好的果园果面黑点病明显轻于果袋质量差的果园。因此,生产高档优质果,必须选用优质果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