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与政治的现实联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闯 时间:2010-08-10
  关键词:环境    集体行为  公共行为  公共权力 
  论文摘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和解决与政治之间存在一条相互关联的因果链条 。环 境破 坏 的发 生不 仅来 自于 某些私人行为 ,更主要地来 自于 某些集体 与公 共行 为,集体 与公共行为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和蓄意倾向导致环境危机的出现;环境问题会 引发各种社会 问题与暴力冲 突 ,带来严重 的政 治威胁 与后果 ,这种 影响 同 时发 生在 国际领 域和 国 内范围;作为公共性问题的环境 问题,必须诉诸公共权力,政治博弈中合法的强制力 与环境 决策制 定过 程 中的公 民参 与都是 在环境问题解决中不可缺少的政治要求。 
  所谓环境问题是由人类行为所产生的环境形态与质量的负面变化。大规模的环境问题发生在世界化之后 ,工业化世界对 资源消耗量呈大规模持续增加 的趋势。“自然 问题 在 20世纪举足轻重 ,我相信它在 21世纪也将如此。这两个世纪之间的差异在于:自然问题过去是局部的,未来将是普遍性的。”  生态政治的出现使对环境关注和爱护成为政治性主题 ,这为人们带来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 自然环境的保护为什么会关涉政治性行为?环境问题为什么与政治有着密切的现实关联?对此作出解答是对在政治实践基础上所产生的新政治现象进行规范的理论探索必须要交代清楚的基本前提 。大规模环境问题 只是 由个体行 为造 成的,只是消费者个人在选择中作 出错误决定的结果吗?进入 20世纪以来 ,经过 自然保护主义者长期努力而得到的环境状况仍 旧触 目惊心 ,环境威胁始终没有解除。大量实践经验告诉人们,集体意识的力量不容低估,一种不良的集体信念会使人们无意问忽略有害环境的集体行为。环境问题表象下掩盖的是对无限增长的崇拜,这种崇拜的可怕之处不是对 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而是使整个市场和政府都甘心受其摆布。现代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已经超 出个人行为可以控制的范 围,公共行 为和集体行动是解决环境困境的关键,政治诉求开始成为环境关注的应有之义。 
  一、环境问题产生中的集体与公共行为 
  20世纪以来所发生的严重的大规模环境破坏,准确地讲,不是私人行为问题,而是集体行为和公共行为问题。大公司、跨国集团与、政府在大规模环境问题上不仅难辞其咎,而且要承担主要责任。
  大公司和跨国集 团为 了保持 或获得高利润 ,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在 国内通过游说 的方式降低环境指标,在国外通过新殖民主义的方式转嫁环境代价。政府与商业集团的亲密关系并不是秘密 ,政府的政策决定始终与商业集团的利益保持一致 ,政府的支持 是商业集团可以使 污染成本成功外化的重要原因,商业集团的污染行为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进行的。在美国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时期,在企业界的要求下放宽了对公害的管制,致使管制公害、改善公共卫生的可能倒退了 30年 。在放宽管制的过程中,甚至发生了联邦环境厅长与企业之间相互勾结的案件。乔治 ·布什政府下 的美 国,对于不断提高热带雨林的保护倾注了极大的兴趣,而同时却努力地削弱有关气候改变和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协定。这种态度不是取决于地球峰会本身和国家间的外交磋商,而是由继续美 国大公 司的海外生物发明和技术的利益与能力来决定的。 
  政府与商业集团的这种暖昧关系不但体现在本国政府与大公司的关系中,也体现在大公 司与外 国政府的关系上,后者导致 家大规模 的环境问题。在尼 日利亚 的壳牌石油公司,虽然遭到奥格尼人的强烈反对,但 由于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而可以继续污染 当地的土地在印度 ,虽然讷尔默达河大坝的建设必定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遭到人们的普遍反对,但还是在印度政府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建成了。 南非的白岸矿区由于破坏性的采矿而带来的大量的石棉残渣为当地留下严重的健康与环境隐患。
  大公司、跨国集团和政府共 同造成 大规模 的环境问题 ,而且应该看到 ,这些环境问题 的造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于疏忽,而是由于漠视,甚至是故意和蓄意的考虑与行为。这种对环境破坏漠视性和蓄意性的集体行为和公共行为导致了大规模的现代环境危机,并且使得脱离这种环境 困境更加困难。
  二、环境问题的政治威胁与后果 
  环境 的恶化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当今世界,地球面临着两个最大的威胁 ,这两个威胁都可能毁灭所有的生灵 ,第 一个威胁是核武器的交易 ,第二个便 是全球性的环境破坏环境 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完全可以对国家与世界安全构成威胁,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资源冲突是现代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 因,太多的人 口对过少的能源、水源和土地提出过多的要求,因而只有不断依靠武力来争夺资源才能满足不断增 长的物质欲望。只要简单地知道石油这种资源 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就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二战”中德 国向高加索的挺进、日本对缅甸的侵略和荷属东 印度群 岛的意义所在。继“二战”以来参战国最多的海湾战争和后来美 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离不开潜在的“能源战争”性质 ,对石油 能源的争夺 是其 中一个有力 的动机。水源这一维持生命的液体,是中东地区国家许多争端与摩擦 的缘 由。事实上,中东围绕水源问题 的冲突已经持续几千年 ,并且在油井干涸之后还要长久存在。1967年以色列与阿拉伯 国家 的“六 日战争”证实了这一点。水源的争端同样发生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由于领土问题而开始的战争也长期无法解决。 
  环境退化和环境压力会导致大量的人 口迁移,被称为环境难民。大量环境难民的出现不但会使 国内的政局不稳,还可能招致相接壤国家地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加剧 。埃塞俄 比亚就是一个重要的例证。环境难民的数量并不确定,但 一直 在增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世界范围约有 2500万环境难民,这个数字到 2010年很可能加倍。这些难民表面看来似乎是为 了逃避政治剧变和武装暴行 ,实际上,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根本原因经常包括 自然资源基础的损毁。 
  环境问题还会使社会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甚至已经构成社会不平等的一部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最先落在弱势群体身上 ,只有当这些后果开始影响到强势群体时,才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注意,而这时弱势群体已经饱尝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 ,如美国的黑人聚居区就饱受废物和垃圾倾倒的伤害,贫民居住的区域也相对更少受到环境关照。环境权利遭到漠视的公民会对社会产生不满和抵制情绪,因为这是关涉生命健康的基本生存问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在国际层面,这种环境不平等便体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上 ,如果这种不平等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就非常可能激化两者的矛盾。 
  环境问题会导致环境战争、环境难民和环境不平,以及一系列连锁的社会与政治问题 ,从而引发民族 、国家甚至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与不安定。而且 。环境问题所造成的这些影响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 ,对环境产生更大的破坏。这是一个 必须予以改变的恶性循环 。 
  三、环境问题解决中必要的政治考量 
  现代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个人行为可以控制的范围,关涉整个共同体的利益,甚至生存和安全 。这个共 同体小 到社 区和地 方,大 到民族 、国家,甚至全球 。环境问题 已经完全具备公共问题的性质。在 面临这样一个公 共问题 而谋求解决 途径时,应该思考 的就不仅仅是环境破坏的客观事实,还会触及各种深层 的分歧与冲突 ,如价值取向、现实利益、终极 目标等一系列的冲突与竞争。在具体实施方案上,也会存在诸多的不同看法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拥有一个由集体作出的具有权威性 的公共决策,共 同体成员才可能因此采取一致的集体行动,公共行为和公共权力的介入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环境政策的制定会成为各种相关利益群体博弈的舞台,在此过程中,环境问题的解决完全是在平台上进行的,各方政治力量的对比是 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旦环境政策出台,它的实施往往需要公共权力的强制。例如对 于商业集团来说,环境政策的实行意味着生产成本和生产方式 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短期内会带来利润的减少。多数大会选择延缓环境政策的实际操作,或者稀释强度、降低标准这时一种合法的强 制力就是必不 可少 的。与此 同时 ,并不是排斥个人行为,而只是更需要一种公 民行为、一种政治行为,将个人责任上升到集体行动。
  专家与精英在环境政策制定过程中必定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是,由于环境 问题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专家与精英 的重要性体现在他们的咨询性和辅助性上,环境政策的最终选择与判断必须 由公 民 自身作出。公民的民主参与是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 中,公民应得到政府提供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支持。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同样需要市场 ,但是 ,市场必须纳入社会和政治机构 中,这样 ,它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 力,也才能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上发挥积极 的作用。
  环境问题的大规模 性使其成 为一个公共性问题,而这个公共性 问题又愈发成为一些根本性 冲突与矛盾的焦点,政府、政党 、公民、利益集 团、环境组织都被牵涉其 中,从而决定其解决不可能简单地通过私人方式和民间方式来达到 ,谋求政治解决是唯一可行的途径。由整个政治认识的过程可以发 现,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和解决都与政治有着紧密关联,集体行为和公共行为在环境问题的因果链条上是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退化已经成 为公共讨论的主题之一,对公共生活的内容产生显著影响。如果政治层面无法有所 回应 ,公共权力和公 民行 为不能成功地形成亲环境 的支持性力量,环境破坏现象将不可能得到真正改观。 
  环境问题必须上升到政治层面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与此同时 ,另一个新的疑问出现在人们头脑之中:自革命 以来,大规模环境恶化在不 断加重 ,而且逐渐得到正式确定与广泛认可,但是,为什么政治上的回应却迟迟没有到来 ?是什么阻碍了针对环境问题的政治反应?类似这样的问题会不断冲击政治实践与思维,进而对政治理论传统形成从未 有过的挑战。来源于问题意识的生态政治会不断地将对环境与政治之间关 系的探讨引 向深入,丰富政 治实践与理论的主题 ,从 而在政 治层面形成对环境问题的真正回应 。 
  : 
  [1]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M].王 毅 ,张学广,译 .上海 :上海人 民出版社 ,2002. 
  [2]塞尔 El·莫斯科维奇.还 之魅:对生态运动的思考[M].庄晨燕 ,丘寅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 ,2005:291. 
  [3]宫本宪一.环境学[M].朴 玉,译.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4:17—18.
  [4]DOYLE T,MCEACHERN D.Environment and politics[M].London:Routledge,2001. 
  [5]ROY A.The greater good[M].Bombay:India Book Distributors,1999. 
  [6]诺曼·迈尔斯.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 [M].王正平 ,金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7]LEGGETT J.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war:a scientificanalysis and greenpeace’S reaction[C]//Pu T G.Envir 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law of war.London:Belhaven Press,1992. 
  [8]LORRAINE E.The global politics of the environment[M].New York:Palgrave M acmillan,2004:209.
  [9]丹尼尔 ·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 [M].梅俊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6—37.
  [10]希拉里·弗伦奇.消失的边界[M].李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