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鲜修改宪法开启后金正日时代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尚咏梅 时间:2010-08-10
  摘要:2009年4月9日,朝鲜举行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金正日再次当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增选国防委员会委员至13人其中金正日的妹夫张成泽格外引人注目。会议宣布对朝鲜社会主义宪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但至今尚未公开其具体内容,这与1998年9月朝鲜修改宪法第二天即公开修宪内容大相径庭。2008年8月金正日被传突发脑出血,身体状况堪忧,接班人问题紧迫,因此,此次朝鲜领导人新老交替之时修改宪法意义重大。
  一、朝鲜几次修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朝鲜迄今对宪法所做的制订、补充修改共计9次,可是说,朝鲜对宪法修订的过程也是朝鲜巩固政权完成政权交替的过程。
  1.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订了第一部宪法,称之为“人民民主主义宪法”,该宪法先后历经5次修改。
  2.1972年l2月,朝鲜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朝鲜第二部宪法,即不同于“人民民主主义宪法”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朝鲜的现行宪法是在该宪法基础上补充修订的。1972年宪法确立了“主体思想”在国家指导思想中的地位,引进“主席制”,确立了金日成一人领导体制。
  3.1992年4月,朝鲜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三次会议首次对“社会主义宪法”进行了修改:增设国防,把原隶属于中央人民委员会的国防委员会升格为独立机构;分设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委员长职位,国防委员长代替主席行使武装力量的指挥权。1993年,国防委员会成立,其地位与中央人民委员会相同。1993年4月,金正日当选国防委员会委员长。修宪后,加强了国防委员会的地位和职能,“金正日第一期体制”正式出炉。
  4.1998年9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10届1次会议对1972年颁布、1992年修订的宪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新宪法删掉国家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的有关内容,废除国家主席制,将政务院改为内阁,实行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内阁领导体制。
  选举顺序修订为先选举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其次选举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宪法结构顺序修订为国防委员会一节在前,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一节在后。在国防委员会的性质表述上,由原来的“国防委员会是国家主权的最高军事指导机关”,修改补充为“国防委员会是国家主权的最高军事指导机关,是总体的国防管理机关”。
  宪法扩大了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的职权。原宪法第113条规定“围防委员会委员长指挥统帅一切武装”,修改补充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指挥统帅一切武装、伞面指导罔防事业”。此次修宪,从宪法角度使围防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的地位进一步得以提高、权力得到加强。
  5.2009年4月,朝鲜第l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修改和补充朝鲜社会主义宪法》的最高人民会议法令,但至今尚未透露宪法修改和补充的具体内容,按照朝鲜以往惯例,此次修改宪法必将涉及朝鲜现任领导人或国家领导机关的有关部分。
  二、朝鲜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的国内国际背景
  1.国内面临领导人新老交替
  据外电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于2008年8月中旬突发脑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而朝鲜至今尚未确立接班人人选,在朝鲜特殊的体制下出现突发事件而没有新的领导核心,将直接影响政局稳定。另外,朝鲜目前把2012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基准点,希望在这一年“开启走向强国之门”,届时金正日将70岁高龄,即便金正日身体健康,朝鲜仍然面临正常的领导人新老交替。
  2.国际环境恶化,朝鲜下一代领导人面临严峻考验
  为解决朝鲜核问题,国际社会建立了六方会谈为框架的谈判机制。会谈中,朝鲜在争取国际社会理解与援助的同时,为核武器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在与朝鲜的博弈中也对朝鲜的政权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2009年4月5日,朝鲜进行导弹试射,联合国安理会13日通过主席声明,对朝鲜进行的发射行为表示“谴责”。随后,朝鲜立即表示抗议,14日宣布:将抵制六方会谈并称将恢复去功能化的核设施、加强自卫的核遏制力量,使六方会谈再次陷入困境,朝鲜的国际环境随之恶化尽早确定接班人、保证权力稳定过渡成为朝鲜的当务之急。

  三、增选国防委员会委员对后金正日时代的意义
  朝鲜在第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上并未对其他国家机构做出重大调整,内阁只新增选5人,从而意味着国家权力机构发生重大变化;而张成泽等人选国家权力核心机关,使防委员会人数增加至13,此举尤其值得关注。
  1.提高国防委员会地位,加强国防委员会的领导能力,意在继续推行先军,巩固金正日政权
  朝鲜共任命5名新任国防委员。除金正日的妹夫、负责管理安全部门(保卫部、检察院等)的张成泽以外,还有此次负责发射长程火箭的党军需部第一副部长朱奎昌(译音)、人民保安部长朱相成、总政治局第一副局长金正阁(泽音)、国家安全保卫部首席副部£∈禹东测(译音)。据传,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第一副局长金正阁(62岁)上将正式接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禄(80岁)。目前国防委员会成员的平均年龄已高达75.5岁,因此,为后金正日时代的权力稳固有必要进行新老交替。
  国防委员会增加了负责实际事务的成员人数,形成了由负责军队、、警察等各部门的共12名重要干部辅助国防委员长的体制。自2008年开始,国防委员会就陆续新设了外事局长、行政局长、发言人等职位,逐渐作为“国家中枢”走向实体化,此次增员则加快了这一步伐。据悉,朝鲜通过修改宪法重新分配了国家武装力量(由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最高司令部等三个军事体系组成)。国防委员会新设侦察总局,将海外情报机关劳动党35号室、秘密出售导弹等武器为主的作战部、对南工作的对外联络部等情报机关进行整合。尤其是任命吴克烈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掌控侦察总局,公开表明加强作战部职能和作用的意图,意味着在对外关系中,除对话方式,加大了付诸行动的可能性。这些都预示着朝鲜国防委员会向名符其实的“统治机构”转化,国防委员会为中心的权力结构正在进行必要的重组。   在金正日接班人尚未确立之时,此次公布的国防委员会成员将作为金正日接班人的辅佐者担负重任,为使金正日能移交所掌握的党、政、军权力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朝鲜宣传接班人是军事战略的天才,表明朝鲜将继续采取先军的军事主义路线,对内外推行强硬的控制,即加强完善以金正日为首的先军政治体制,为接班人体系建立奠定基础。朝鲜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必然需要大量的美元,这样一来,朝鲜和韩国、国际社会之间在军事、非军事领域的冲突将加大。
  2.增选张成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为权力顺利承接奠定稳定的政治环境
  张成泽于1992年补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1995年开始任朝鲜劳动党中央组织指导部第一副部长。2006年任朝鲜劳动党中央群众团体及首都建设部第一副部长。2007年任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部长。2008年9月兼任朝鲜劳动党中央组织指导部第一副部长职务。
  张成泽当选国防委员会成员表明此前仅具有象征意义的国防委员会将成为承载权力的机构,国防委员不再是原本的荣誉性职务,而成为事实上发挥领导国家建设大业作用的重要职务。过去一直未参与负责军事事务的张成泽,此次人选国防委员会委员将负责金正日第三期政权体制的安定及党和军队两方面工作,被视为替后金正日时代扮演开路先锋。
  四、时隔11年朝鲜再度修订宪法的意图
  1.以宪法形式确立金正日的绝对领导地位,为接班人体系奠定基础
  1998年朝鲜修订的宪法规定:国防委员长指挥统帅一切武装力量,领导整个国防事业。而朝鲜的现实是朝鲜体制赋予国防委员长实质上相当于国家元首的地位和权力。就此《劳动新闽社论有一段十分明确的概括:“国防委员长的重要职责是统帅国家的政治、军事、力量的总体,维护社会主义祖国国家体制和人民的命运,是组织领导、强化和国家的防卫力量和总体国力的国家最高职务”。
  正如金正日继承金日成领导权力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金日成的绝对领导地位,然后再设立国防委员会委员长职位代替国家主席行驶权力一样。朝鲜若想完成权力的Jlbn.N承接,在时隔11年再度修改的宪法中将明确确立金正日对朝鲜的绝对领导,大幅度加强国防委员长的权限,使国防委员长地位近似于国家主席,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领导者。因此,新宪法中会增加关于国防委员长的新规定,由原来“全面指导国防事业”修订为“全面指导国家事业”。国防委员长不仅直接指导所管辖的国防委员会,而且还将被大幅度地赋予在立法、行政等各个方面的指导权力,以及重要条约的批准和废止,出现特殊、非常事态时的言论决定权等明确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在朝鲜国家中最高地位的重要条款。
  2.调整国防委员会性质,加强国防委员会的领导力量,使其成为领导党、政、军的常设机构
  同防委员会委员长成为国家最高领导者,国防委员会也理应成为统领党、政、军的囝家权力核心机关,向名符其实的“统治机构”转化,因此,有必要以修订宪法为契机,完成以国防委员会为中心的权力结构重组。因为国防委员会权力的加强,对于谁或者哪一机构将主导“后金正日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防委员会人数增加到13人,使得其超越原宪法赋予的“国家主权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成为“国家主权的最高领导机关”。因此,在宪法中改变国防委员会的性质,由非常设机构转变为常设机构是必然之举。
  朝鲜于2月20日以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决定的方式任命吴克烈为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这次必然要修改现有宪法中有关国防委员会的任命由最高人民会议选举通过的条款。
  同防委员会要成为“国家最高领导机关”,其成员中必须包括对朝鲜民生有重要影响的轻部、文化部、宣传部的领导。而名称也应改为“国防人民委员会”或“国防中央委员会”等更符合领导机构的名称。只有这样才能给1998年9月设立国防委员会时提出的宗旨,即“国家管理功能由内阁负责、国际防卫功能由国防委员会负责”赋予变化的正当性。
  3.明确金正日三期政府的性质,确立后金正日时代政权体制
  此次最高人民会议被认为组建了“金正日三期政府”:金正日上任时的1998年第一次当选是“过渡期危机时期”,2003年的第二次当选为“安定时期”,第三次当选则处于“准备后继体制基础和经济正常化时期”。朝鲜在举行代议员选举之际,主张“将政权巩固得坚如磐石”,因此,此次修改宪法将明确金正日三期政府的性质,为开启后金正日时代奠定基础。
  种种迹象表明,朝鲜此次修改宪法,意在为权力继承奠定基础。现在朝鲜各界正以书信等形式,不断向中央表达“迫切要求确立金正云为革命接班人的愿望”,在金正云领导朝鲜150日运动结束的九、十月份,朝鲜或将在国庆节公开宣布接班人人选,届时,此次修改的宪法内容也将告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