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销快价格走高探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陆善旦,王建 时间:2015-06-05

【关键词】  三七;中药市场;走势分析

三七,又叫田七、参三七、金不换,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的文山、砚山、富宁、广南、马关、西畴、丘北、麻粟坡等县,广西的靖西、德保、那坡、凌云等县。2008年1-2月,广西中药材市场上的三七价格仍处于低谷,每千克销价:40头65~67元,60头61~62元,80头56~58元,120头53~54元,无数头45~47元。到3-6月销势开始摆脱疲软市态,走动转快,价格反弹,其价分别升至78~80元、70~72元、65~67元、60~62元、53~55元,升幅分别为19.4%~20%、14.8%~16.1%、15.5%~16%、12.9%~14.8%、17%~19%;7-9月销势继续加快,分别升至90~91元、78~80元、75~76元、68~69元、60~61元,升幅分别为13.6%~15.4%、11.1%~11.4%、13.3%~16.9%、11.3%~13.3%、10.9%~13.2%。半年多时间内,缘何广西市场上的三七销势由疲软转向走快,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扬呢?据调查,是由以下多种因素促成的。

  1 种植面积萎缩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两省区的三七生产也逐渐由分散在各家户小面积(1~3亩)过渡到资金雄厚的大户种植,面积少则几十亩,多者100亩以上。到21世纪初,三七在产地已形成大户大面积种植的格局,这对三七生产发展和按市场需求种植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2005开始,三七在市场销势放缓走迟,价格不断下滑,2005年1月每千克销价:40头115~120元,60头110~112元,80头108~110元,120头105~108元,无数头100~106元;到2006年1月便分别跌至65~70元、60~65元、58~63元、55~58元、45~50元,跌幅分别为41.7%~43.5%、41.7%~45.2%、42.7%~46.3%、46.3%~47.6%、51.8%~55%。整个市场三七跌幅高达41.7%~55%。此后2年时间内,销势毫无起色,价格回天乏力。在这种市态下,三七生产者看到无利可图,2006年起纷纷压缩了种植面积。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初两省区三七在地面积约为2 868 hm2左右,到2006年春已减少到2 335 hm2,2007年只有2 000 hm2左右,2008年春大约只有1 868 hm2。三七通常移栽2年后采收,2007年冬种下的到2008年冬已进入采收期,估计采挖面积只有1 000 hm2左右,加上2008年春季受到严重冰灾和生长过程病虫危害所造成的减产,估计这一产季两省区的总产量只有1 000 t左右,比正常年产量约减2~3成。

  2  医药工业对三七需求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三七为原料开发出的中成药和保健品产品已近100个,举世闻名的“云南白药”就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之一生产的,许多跌打消肿止痛、蛇药等中成药生产原料也离不开三七。药理研究表明,三七还有溶栓、造血、抗冠心病、扩张血管、抗心律不齐、抗动脉硬化、降血脂、降压、抗衰老、抗炎、提高免役力、保肝护胆等多种作用,为三七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三七为原料开发出的新药和保健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心脑血管药不但在国内占有相当的份额,一些品种还销往世界各国,因而三七市场销量明显增加。据商家反映,近年三七的年销量从20世纪末的800 t增加到目前的1 200 t以上,增幅达5成。而用于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生产原料占80%左右,配方用药只有20%左右。这也是促使2008年以来及以后三七销量增加和销快价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出口量恢复

    在20世纪60-80年代,三七曾是我国中药材出口产品之一,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生产面积扩大,三七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和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使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而进口国提高进口质量标准,加强了对进口三七的质量检查,因此,三七的质量问题成为三七出口的主要瓶颈。近年来,三七生产实施了GAP,规范了生产过程,确保三七质量符合规定,使三七出口量逐年增加。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