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天麻鉴别特征及鉴别方法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6-05

  自制姜天麻Ⅱ: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点:①微具姜味。②少量姜的淀粉粒,为扁平的广卵形、卵形、蚌壳形、类球形,有时具凸尖,侧面观为双凸镜形或狭条形,脐点少见,点状、短缝状,常位于较小端。直径11~55 μm。

  自制姜天麻Ⅲ:与自制姜天麻Ⅱ相似。主要区别:具姜味及姜的淀粉粒。

  自制姜天麻Ⅳ:与自制姜天麻Ⅱ相似。主要区别:姜辣味明显。常见姜的淀粉粒。

  自制姜天麻Ⅴ:与自制姜天麻Ⅰ相似。主要区别:微具姜味;少量姜的淀粉粒,其中部分糊化成团。姜的纤维、导管、油细胞极少见。
经对比可知,各种方法制备的姜天麻的粉末特征相似,拟可作为鉴别真伪特征。经“蒸”的方法炮制的姜天麻所含的淀粉粒多糊化成团块,而不经“蒸”方法炮制者所含的淀粉粒多不糊化;淀粉粒、纤维、梯纹导管、油细胞等生姜的鉴别特征在镜下出现的几率大小,与炮制时使用的生姜量成正比;一般经“蒸”方法炮制后,生姜的组织细胞可因冷凝水的洗涤作用而减失。

  2.1.3  理化特征

  (见表1)表1  碘试液反应结果(略)

  各材料的反应结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相符,表明姜制对天麻的碘试液反应结果无显著影响,仅在加大姜用量到40 kg姜/100 kg天麻时,引起颜色稍加深。拟可用本反应作鉴别指标。

  2.2  鉴别特征及鉴别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2.2.1  检品性状的主要特征 

  与自制姜天麻相似,但表面稍粗糙,偶有焦斑,检品Ⅰ微具番薯干的气味。

  2.2.2  检品粉末的主要特征
 
  淡黄白色。大量不定形团块为主体,散在或存于薄壁细胞中,大小不一,淡黄或无色,半透明,偶见球形、椭圆形淀粉粒的轮廓;遇碘试液呈蓝色、紫蓝色(糊化的淀粉粒),或呈红棕色、棕色、紫棕色(糊化的天麻多糖或多糖与淀粉相互融合),有时两种颜色的团块相互交错。除了自制姜天麻的各种特征外,还常观察到:①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可有管傍木薄壁细胞,方形、长方形,壁增厚,可见纹孔。②草酸钙簇晶,多存于薄壁细胞,直径约34 μm,晶瓣较大、角尖锐,有些碎散为砂晶状。检品Ⅰ粉末中,糊化淀粉团块极多,与碘试液作用呈蓝色。
表明检品中掺有姜汁以外的物质,它们与番薯粉的组织细胞特征大体相符[9]。

  2.2.3  检品的碘试液反应 

  检品Ⅰ的浸出液与碘试液作用先显蓝紫,轻振摇后迅速变黑蓝色;检品Ⅱ先显紫蓝色,轻振摇后渐变黑蓝色。表明检品含有较多的淀粉,与自制姜天麻反应的结果不一致。

  2.2.4  判断 

  检品为掺杂有一定数量伪品的“姜天麻”。掺伪物可能是番薯粉。

  3  结论

  实验观察以及验证性的鉴别实践表明: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碘试液反应等能正确地鉴别出姜天麻的真伪及掺伪。3种方法均为常规方法,简便易行,价廉,易于在基层单位推广。但碘试液反应不宜用于鉴别天麻是否经过姜制,应予注意。

  目前姜天麻的炮制方法不统一。不同工艺、不同辅料的用量、辅料的不同形式(姜汁或姜片)对制备出的姜天麻的鉴别特征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如果掺伪,则对鉴别特征的影响更大。因此,在鉴别时要坚持正确的思路:全面实验观察,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获得正确的鉴别结论。

  感谢广西药材公司陈惠章老师的大力协助!

【参考文献】
    [1] 广西卫生厅.广西中药炮制规范[M].1985.40.

  [2] 赵思兢.广东药材炮制手册[M].广州:广东药品检验所编印,1963.189.

  [3] 江西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局.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23.

  [4] 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86.17

  [5] 田华咏,瞿显友,熊鹏辉.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79.

  [6] 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中药炮制规范[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 1988.77.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21,18,44.

  [8] 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8,
269.

  [9] 徐永波,王蓉华,宋吉莲,等.天花粉与伪品木薯及番薯的鉴别[J].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