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的调查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星,金亚弦 李斌 时间:2015-05-19

  2.4随机化的质量和真实性难以确定在我们的研究结果中2篇文献只是在摘要中提及随机,正文中并未出现,严格地讲不是真正的RCT文献;76篇(74.5%)文献只是简单地提到随机,未指明具体的随机方案产生方法,因此对其方法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9篇文献分别采用按就诊顺序、按住院日期随机分组等,都不是真正的随机,实际为半随机或假随机(pseudo-randomized)。只有13篇文献采用了恰当的随机分配序列产生方法。只对患者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是不完整的随机化,只有同时实施了分配方案隐藏才称得上是完整的随机化。在我们的评价分析资料中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文献非常少,仅有6篇,还不到文献总数的6.1%。

  2.5对照组治疗方法选择不合理,缺乏代表性,缺乏标准对照98篇文献虽然全部应用了对照的方法,但对照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70.4%的文献采用了西药作对照,26.5%采用了中药作对照,但是对照药物的选择标准不一,如同样是比较半夏和胃颗粒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选用的药物不同,就难以做出比较后的结论。

  2.6盲法实施不够研究中3篇(3.1%)文献提到采用双盲法,5篇文献提及采用盲法。很显然,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试验中,盲法的应用还远远不够。

  2.7缺少退出和失访病例的记录和分析92.9% (91/98)的文献未报道有关病例的退出、失访和剔除,即使报道了,在结论推导时也未分析退出、失访和剔除病例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导致结论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受到质疑。

  2.8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重视不够23.5% (23/98)文献提及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其中有8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但无不良反应发生;12篇文献描述了西药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等。而按照规范的临床试验设计GCP要求,一定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报道,无论有无不良反应。

  2.9随访明显不足98篇中明确提出随访只有9.2%(9/98),3篇文献的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仅1篇文献的随访时间为3年。没有更长时间的随访记录,只有1篇文献以观察生存质量或以生存时间为随访观察指标。

  2.10结论推导不够重视本研究仅有8篇文献能完全以疗效指标的统计结果为依据推断结论,而90篇文献都是大篇幅地罗列出立法选方的依据及功用,引用了许多其它文献的研究结论,却不能围绕本身治疗方法及过程、结局指标的选择意义及所得出结果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86篇文献都不能结合样本的代表性进行推广性讨论,只是简单地叙述“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还有12篇甚至没有推广性结论。没有一篇讨论涉及证据的强度,分析研究潜在偏倚和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或影响真实性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的利、弊、费用的权衡,不能很好地反应其外部真实性。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的数量从1998年开始呈明显递增趋势,但总体评价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所采用的方法学质量普遍不高,大部分研究缺乏诊疗标准或诊疗标准不统一,随机方法不准确,多为半随机或假随机,分配隐藏不够重视,很少采用盲法,退出与失访病例的报道与分析甚少,不良反应观察也较少提及,缺少长期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数据。数据处理的可信度差,设计方案仍不够完善和严谨。

  此外,大多临床试验的文献发表都提到“随机”,然而随机方法却未在文章中描述。由于临床实验的不透明,缺乏监督管理,导致读者无法判断他们的方法是否正确,因此影响了文献的报告质量。今后的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应为大样本、采用正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充分、双盲的设计,指定并采用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并且主张临床试验透明化,建立全球统一的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和临床试验报告标准化(Good Publication Practice, GPP)[2]。

【参考文献】
   [1]吴泰相,李幼平,卞兆祥,等.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8):601.

  [2]吴泰相,杨洵哲,曾筱茜.循证医学与临床试验透明化[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2):9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