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朴香兰,吴倩 时间:2015-05-19

  卢金清等[16]采用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品,在波长550 nm处对样品中的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根据方法学研究结果,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RSD为1.16%),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1.68%)。因此本法可作为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Liu Fang等[17]报道采用HPLC测定绞股蓝皂苷含量,所用条件为:色谱柱:C18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流动相:34%乙腈;内标物:人参皂苷Rb2;进样量:供试样品和标准品各20 μl。王光明等[18]用比色法测定绞股蓝皂苷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相关系数r=0.999 4,5次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47%~2.03%。

  目前对于多糖的提取主要采用溶剂提取,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宋淑亮等[19]从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四方面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又综合考虑提取效率和成本,优化了绞股蓝多糖的提取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10倍量水,100℃,提取3次,每次0.5 h。绞股蓝粗多糖纯化过程中,先用木瓜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然后加热使其变性,离心除去变性蛋白。植物水提物中含有大量果胶质,果胶质与Ca2+结合形成沉淀,就可以除去果胶质了。粗多糖中含有水溶性色素,先用双氧水将其氧化,再醇沉就可以达到脱色并去除色素的目的了。最后经10 k的膜超滤,截留10 k分子量以上的多糖,除去小分子物质,醇沉即得纯化多糖。结果测得绞股蓝粗多糖和纯化多糖中的总多糖含量分别为20.0%和54.8%。较前人提取的糖含量有很大提高[20]。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主要采用溶剂提取,提取溶剂一般为丙酮、甲醇、乙醇,用石油醚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脂类物质等。对总黄酮的测定有分光光度法、RP-HPLC法、三波长-光谱法等。刘运美等[21]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绞股蓝中黄酮类化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回流提取法中以石油醚回流除去脂溶性较大的成分,再以甲醇回流提取3h效果较好,而超声提取法耗时较短,操作简便、快速、易行,提取效率较高。蒋伟哲等[2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绞股蓝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表明芦丁检测浓度在0.009 2~0.055 3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 n=6),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2.25%, n=6)。所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简便、准确。

  对于绞股蓝其他化学成分,邓世林等[11]对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20种元素进行了分析。

  3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绞股蓝具有降低血脂、降血压、防止衰老、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力、镇静止痛、保护心脏和肝脏、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等作用。

  3.1 降血脂GP不仅可以抑制高脂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升高,而且可以降低LDL ,增加HDL,使HDL/LDL比值增大,对脂质代谢失调有明显的改善和调节作用,其调脂作用与抑制脂肪细胞产生游离脂肪酸及合成中性脂肪有关[23,24]。

  3.2 抗肿瘤绞股蓝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25],对肝癌、肺癌、食道癌、子宫癌、腹水癌、血癌、皮肤癌等二十多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杨明辉[26]的研究表明:绞股蓝总皂苷可以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表达而使人肝细胞瘤细胞(Huj-7)凋亡。刘世彪[4]研究认为凡在绞股蓝达玛烷型结构通式20、21位碳原子处连接游离羟基的皂苷均有抗癌活性。

  3.3 降血糖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有一定的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Yeo Jiyoung等[27]通过绞股蓝乙醇提取液(GPE)与罗格列酮作对照,结果表明GPE通过改变葡萄糖代谢酶活性可明显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Zhang H.J.等[28]通过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研究结果GPE能明显减小胰岛素抵抗参数,增加肝糖原浓度。

  3.4 抗衰老作用研究表明[29]绞股蓝皂苷有保护不成熟的皮层细胞抗谷氨酸盐氧化的能力, GPs通过增加细胞内的GSH,抑制谷氨酸盐(导致胞液Ca2+增加),阻止谷氨酸盐导致的细胞凋亡等多重作用来保护皮层细胞。GPs能显著增强mRNA翻译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能力,增强GSH合成酶的活性。而且还能通过减少细胞内过氧化物的堆积降低GSH的消耗,导致细胞内GSH含量的增加。GPs还被发现能阻止脂质过氧化,减少Ca2+流入,能显著的阻止谷氨酸盐下调Bcl-2,上调Bax表达,而使谷氨酸盐导致的细胞凋亡减少。

  4 结语

  目前对绞股蓝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绞股蓝总皂苷上,对皂苷单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绞股蓝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对某些皂苷单体开展的较少,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分离纯化皂苷单体和药物研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糖、黄酮类研究逐渐有所渗透,但总体上研究较少,但现有研究表明多糖成分对它的药理作用也有很大贡献,所以今后加强对绞股蓝多糖、黄酮类药理作用及药理机制的研究大有必要。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绞股蓝综合提取、分离的研究很少,鉴于绞股蓝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于综合分析利用绞股蓝。

【参考文献】
   [1] 向善荣. 中国绞股蓝研究与资源开发利用[M].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7.

  [2] 张育松. 绞股蓝开发与应用[M]. 福州: 海风出版社, 2007.

  [3] 刘敏华. 绞股蓝[M]. 北京: 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1.

  [4] 刘世彪. 绞股蓝结构和发育与其总皂苷积累相关性的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5.

  [5] 郑小江, 刘金龙. 恩施州绞股蓝属植物及绞股蓝类型调查[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 21(2): 20.

  [6] Mashion. Two glycosides of nonel demmarane alcohol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m[J]. Chem Pharm Bull, 1981, 29(3): 779.

  [7] 竹本常松. 葫芦科植物的成分研究-绞股蓝的皂苷成分[J]. 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1985, 7(4): 30.

  [8] 徐翠凤, 罗嘉梁, 王碧兰, 等. 绞股蓝化学成分分析[J]. 林产化工通讯, 1994,(2): 3.

  [9] 马丽萍, 赵培荣, 张惠芳, 等. 绞股蓝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的测定[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 35(5): 445.

  [10] 侯冬岩, 回瑞华, 关崇新. 绞股蓝中总黄酮的分析研究[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2(1): 39.

  [11] 邓世林, 周晓娟. 绞股蓝中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化学元素的分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 19(6): 487.

  [12] 仇小艳, 李向民, 苗 玲, 等. 绞股蓝总皂苷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10): 1936.

  [13] 沈宏伟, 肖彦春, 车仁国, 等. 绞股蓝皂苷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4): 1132.

  [14] 曾宪明, 李教社, 祝忠民. 绞股蓝总皂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93, 14(3): 277.

  [15] 王满力, 吴英华, 陈 桐. 柱层析法提取绞股蓝皂苷[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1997, 26(3): 60.

  [16] 卢金清, 肖 波, 陈 黎, 等. 分光光度法测定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J]. 湖北中医杂志, 2007, 29(1): 50.

  [17] Liu F, Ren DQ, Guo D, et al. Method Development for Gypenosides Fingerprint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Array Detec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Internal Standard [J]. Chem.Pharm.Bull, 2008, 56(3): 389.

  [18] 王光明, 刘传伦, 袁金荣. 比色法测定绞股蓝皂苷含量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1994, 5: 72.

  [19] 宋淑亮, 唐金宝, 吉爱国, 等. 绞股蓝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J]. 中药材, 2006, 29(6): 595.

  [20] 唐晓玲, 蒋桂平, 夏培源. 绞股蓝粗多糖的提取与初步分析[J]. 中成药, 1995, 17(7): 7.

  [21] 刘运美, 何 军, 苗胜斌, 等. 绞股蓝中总黄酮的分析[J]. 中成药, 2009, 31(8): 1300.

  [22] 蒋伟哲, 周燕文, 李锦焱. 6种广西产绞股蓝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房, 2006, 17(1): 74.

  [23] Samer M, Neal MD, Basil DR. Anti-Hyperlipidemic and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in the Zucker Fatty Rat[J]. J Pharm Pharmaceut Sci, 2006, 9(3): 281.

  [24] Samer M, Fugen A, Neal MD, et al. Phytopreventative Anti-Hyperlipidemic Effects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In Rats[J]. J Pharm Pharmaceut Sci, 2005, 8(3): 507.

  [25] Cheng JC, Chung JG, Chen LD. Gypenoside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HeP3B and HA227 tumour cells[J]. Cytobios, 199, 100(393): 37.

  [26] 杨明辉, 郭晓兰, 袁国华, 等. 绞股蓝总皂苷对肝细胞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J]. 中医药现代化, 2006, 8(4): 53.

  [27] Yeo JY, Kang YJ, Jeon SM, et al. Potential Hypoglycemic Effect of an Ethanol Extract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in C57BL/KsJ-db/db Mice [J]. Journal of Medicine Food, 2008, 11(4): 709.

  [28] Zhang HJ, Ji BP, Chen G, et al. A Combination of Grape Seed-Derived Procyanidins and Gypenosides Alleviat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Mice and HepG2 Cell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9, 74(1): 1.

  [29] Shang LS, Liu JC, Zhu QJ, et al. Gypenosides protect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cortical cells against oxidative neurotoxicity[J]. Brain Research, 2006, 1102: 16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