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治疗高敏患儿鹅口疮合并疱疹性口腔炎1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新彤 时间:2015-05-19

【关键词】  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高敏患儿;中西医结合疗法;药师

笔者通过对1例高敏患儿鹅口疮合并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及药学监护的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此类疾病提供药学参考。

  1 典型病例

  患儿,男,于2007年6月出生于北京。2008年4月开始即对鸡蛋、牛奶、牛羊肉、豆制品等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及紫外线等过敏;对头孢类抗菌素、妈咪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及含羚羊角、鸡内金等药物过敏,表现为脸部、四肢、身体大面积丘疹,皮肤红肿发热。被确诊为高敏儿童。

  患儿于2009年2月22日开始流口水,家长发现患儿口中有小面积溃疡,即给患儿服用小儿金施尔康,每日1片。3月1日,患儿出现口中出血现象,溃疡依然存在。3月4日,患儿因夜间受凉出现流涕,体温39.5 ℃,到某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疱疹,使用健儿清解液10 mL,2次/d;利巴韦林喷剂;碘甘油擦剂;布洛芬混悬液(美林)2 mL,3次/d;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袋,1次/d。3月7日,患儿高热不退,其他症状亦无改善。此时开始对利巴韦林喷剂过敏,患儿家长便咨询药师。药师建议:①患儿需到医院复诊,建议更换退烧药并加强物理降温;②建议患儿到口腔科就诊;③因患儿对利巴韦林喷剂过敏,建议更换成中药康复新液擦拭口腔。患儿于3月7日下午到某儿童医院口腔科复诊,诊断为“鹅口疮合并疱疹性口腔炎”。用康复新液擦洗口腔;将退烧药改为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2 mL,3次/d,并使用碘甘油、霉制菌素鱼肝油、甘露聚糖肽口服液5 mL,2次/d。

  3月8日上午患儿开始退热,患儿家长再次向药师咨询患儿口腔用药方法。药师建议:①每种药物使用前需先作皮试,在皮试为阴性时方可使用。②先用清水将患儿口腔轻轻擦拭,家长将手洗净用手指蘸取康复新液涂于患儿口腔内(此法可安抚患儿,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半小时之后再用同样方法使用碘甘油、制霉菌素鱼肝油,每日2~3次。3月8日晚患儿流口水现象开始减轻。3月16日,患儿口腔溃疡明显好转,但对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开始出现过敏现象。药师建议停用此药,继续使用康复新液、制霉菌素鱼肝油擦拭口腔。3月23日患儿痊愈。

  2 用药分析

  患儿在每次发热时都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因此细胞对其已产生耐药,药师建议患儿更换退热药并加强物理降温。

  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的纯中药制剂,是一种含多种活性物质的混合液,可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炎性水肿,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迅速修复损伤的皮肤黏膜,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起活化作用,这种细胞还可以通过直接吞噬作用来抗感染,释放自由基杀灭微生物,从而调节炎症和组织再生,促进溃疡愈合。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有较确切的治疗作用[1]。因此,在患儿对利巴韦林喷剂过敏后,药师建议使用康复新液涂摸口腔以修复溃疡面。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制霉菌素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最高。其作用机理为药物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从而破坏细胞正常代谢,抑制其生长。制霉菌素为治疗白色念珠菌病有效药物,口服有一定毒副作用,且不易被吸收。选用制霉菌素的混悬液,涂于口腔患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损区,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药物与白色念珠菌有足够的时间直接接触,可以抑制或停止念珠菌的生长繁殖[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