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2.6  试验验证

    按上述正交试验法筛选得到的最佳工艺,重复制备3批微球,所得微球均为淡黄色粉末。微球的表观形貌由微球显微镜照片可见,微球大小均匀,表面较光滑,分散性较好(见图1、图2)。

  2.6.1  平均粒径考察 

  根据显微镜标尺测量,平均粒径大多数为15~40 μm。制备的3批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26.25、27.46、28.69 μm,RSD=4.44%。

  2.6.2  载药量与包封率考察 

  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度法测定微球中黄芩苷的含量,并计算载药量与包封率,得其载药量分别为7.97%、8.12%、8.45%,包封率分别为69.46%、70.34%、70.83%。RSD分别为3.0%和0.99%。

  2.6.3  黄芩苷明胶微球红外光谱(IR)分析(见图3~图5)

  由图3~图5可见,3条谱线在3 400/cm处都出现强而宽的-OH伸缩振动吸收带,说明-OH都存在,在2 900/cm左右处归属于C-H伸缩的吸收峰。图3中的2 508/cm处则是明胶中氨基酸-COOH的-OH吸收峰,图3和图5中2 362/cm属于明胶的C-C三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峰,图3中的1 454/cm则是属于-NH二级吸收峰,523/cm和403/cm为-OH弯曲振动吸收峰,图3中的各吸收峰表明了明胶中氨基酸单元的存在。图4中的1 659/cm属苯环骨架吸收峰,而1 495~1 611/cm属于苯环二级振动峰, 1 202~1 406/cm则是黄芩苷中的各种-OH的二级振动吸收峰, 1 065/cm属于黄芩苷结构中的醚键(C-O)振动吸收带,其余的484~907/cm为-OH的三级弯曲振动吸收峰。图5中的1 796/cm属于明胶与戊二醛发生交联反应后形成的-C=N的振动吸收峰,说明明胶与戊二醛有明显的交联,1 645/cm处则是苯环骨架振动吸收峰,1 071/cm属于黄芩苷分子中的醚键(C-O)振动吸收带,而879~402/cm处振动光谱峰形出现了变化,主要是由于明胶和黄芩苷中的-OH弯曲振动吸收峰相互叠加的结果。通过图5可以看出,制得的明胶微球发生了交联反应,并且药物黄芩苷包含于微球之中。

  3  讨论 

    在微球制备工艺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固化剂非常关键,运用乳化缩聚法原理制备明胶微球,得到稳定的W/O型乳剂很重要。液体石蜡作油相时形成W/O型乳剂的HLB值在4左右,Span80符合此条件,且通过预试验,发现所制备的微球外观、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好,故选用Span80作为乳化剂。明胶微球常用的固化剂有甲醛和戊二醛,由于黄芩苷的稳定pH小于7,在碱性条件下会迅速分解,使用甲醛固化,则需要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完成,而戊二醛只需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即可固化完全,故选用50%戊二醛为交联剂。

    本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进行黄芩苷明胶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筛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黄芩苷明胶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明胶浓度20%(g/mL)、乳化剂用量7 mL、交联剂用量6 mL、固化时间0.5 h、搅拌速度400~500 r/min。按此工艺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27.47 μm,平均载药量为8.18%,平均包封率为70.21%。

    上述工艺制备的微球,其载药量比较低,主要是由于黄芩苷水溶性较小。故为提高载药量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由于试验条件限制,对微球粒径大小的测定采用了光学显微计数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有待提高其精密度。

参考文献
    [1] 贾 延,杨于嘉,周 燕,等.黄芩苷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37-1341.

  [2] 张喜平,程琪辉,沈培红,等.黄芩苷类注射剂安全性与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7):15-21.

  [3] 丁 红,邢桂琴,谢 茵.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7):387-389.

图片内容